• 財政大力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筑就區域協調發展坦途


    時間:2014-01-17





      近年來,自治區財政通過建立激勵與約束并舉的財政分配機制,不斷加大對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支持力度,極大地激發了區域經濟發展的內在活力和動力。從盟市看,總財力由2006年的527.7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254.8億元,年均增長23.1%;從旗縣看,2012年縣級財力占全區總財力的52.3%,分別高出全國和西部地區平均水平4.9個百分點和3.1個百分點。

      各盟市旗縣實施公共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和落實各項民生政策的保障能力顯著提高。

      為切實增強自治區宏觀調控能力,促進全區城鄉區域統籌協調發展,自治區財政廳進一步完善自治區以下財政體制,營造良好的區域協調發展環境。從2012年起,按照“穩妥適度、均衡財力”的原則,進一步完善了自治區以下財政體制,規范部分共享稅種收入分配關系,從體制上完善省以下政府間財政關系。同時,對因自治區完善財政體制新集中的財力絕大部分通過轉移支付分配給盟市旗縣。體制完善后,調動了各地發展經濟、增收節支的積極性,全區盟市旗縣公共財政預算收入規模不斷提高,由2006年280.4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1427.5億元,年均增長26.2%。

      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自治區財政按照中央推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有關要求,以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和促進城鄉居民收入提高為重點,不斷規范自治區對下轉移支付制度,持續加大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境地區和貧困地區的轉移支付力度,穩步提高困難地區的財力保障水平。“十二五”以來,自治區下達各盟市旗縣均衡性轉移支付由2010年的152.4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227.1億元,年均增長14.2%。為盡快縮小地區間財力差距,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自治區對興安盟、烏蘭察布市、巴彥淖爾市等較困難的地區相繼實行了特殊財政補助政策,2010-2013年,共下達上述地區特殊財力補助53.8億元。2013年,按照自治區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的要求,自治區財政進一步制定了一系列財稅扶持政策,安排一定資金對各旗縣上劃自治區五稅增量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給予獎勵;同時改革出口退稅負擔機制,5年內,將原來由旗縣負擔的出口退稅超基數上解中央部分,改由自治區全部負擔,進一步提高各地發展縣域經濟的積極性。

      近年來,我區積極構建“保障范圍逐步擴大、保障標準逐步提高”的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自治區下達各旗縣的縣級基本財力獎補資金由2010年的26.9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44.9億元,年均增長18.6%。通過機制引導,自治區各類資金向旗縣集聚,縣鄉政府支付能力顯著加強,支出規模持續擴大,各項重點支出得到較好保障,有力推動了縣鄉各項民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十二五”以來,全區縣級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住房保障、城鄉社區事務等直接與民生相關的支出年均增長27.6%,超出同期縣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增幅4.8個百分點;占全區縣級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由2010年的52.9%提高到2012年的60.1%。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