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三季度內蒙古經濟穩保并舉砥礪前行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0-29





      這是一個特殊意義的年份。


      2020年以來,面對來勢洶洶、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嚴峻挑戰,面對疫魔倒逼全球經濟陷入低迷、產業鏈供應鏈殘缺不全的巨大風險,內蒙古堅持穩中求進,在砥礪前行中走上經濟運行持續穩定恢復的康莊大道!


      歷史與現實,從不負于行者。翻開內蒙古前三季度經濟運行大事記,專訪自治區相關廳局負責人,聚焦“六穩”“六保”、建設亮麗內蒙古的時代強音躍然紙上!


      催人奮進:企穩向好是主旋律


      時間是偉大的書寫者,總會忠實記錄下奮斗者的足跡。


      “內蒙古牢牢把握擴大內需戰略基點,多數主要經濟指標降幅進一步收窄,經濟持續恢復、企穩態勢向好。”


      自治區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榮華說,由年初的疫情肆虐、經濟下行壓力加劇到復工復產復市復業,前三季度內蒙古經濟運行逐漸回升并企穩向好,取得的成績催人奮進。


      夏榮華介紹,詮釋上述經濟態勢的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


      首先,全區主要指標增速實現轉正或收窄。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同比下降1.9%,較上半年收窄1.9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實現由負轉正,由上半年下降0.5%轉為增長0.2%;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速下降0.9%,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速下降3.0%,分別較上半年收窄0.9和2.6個百分點。


      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1.9%,較上半年收窄0.2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7.7%,較上半年收窄14.6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9.9%,較上半年收窄3.9個百分點。1-8月份,全區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7.6%,較上半年收窄3.9個百分點。


      “從主要指標變化看,全區供給側持續恢復,需求側逐步回暖,經濟運行呈現穩步回升態勢。”夏榮華說。


      其次,居民收入增加,民生保障有力。今年以來,全區各地、各部門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前三季度,全區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44元,同比增長2.1%,較上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4%,較上半年回落0.4個百分點,低于同期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全區用于社會保障和就業、衛生健康、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和糧油物資儲備的財政支出均實現15%以上增長。


      其三,新產業、新動能發展態勢較好。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煤化工、非煤產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5.0%、3.3%、5.1%。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下降1.6%,降幅較上半年收窄20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由上半年同比下降26.2%轉為增長13.4%,產業轉型步伐明顯加快。前三季度,全區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38.7%。


      就今年以來全區經濟運行,夏榮華認為:“總體上看,新經濟、新產業、新動能對內蒙古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的帶動作用尤為明顯。”


      “千城有市鬧聲絕,萬徑有道人跡稀。”親歷中國抗疫艱難時刻的人們無法否認:2020年以來,內蒙古能取得這樣的經濟運行成績,實屬不易!


      中流擊水看今朝。回望過去,我們問心無愧!


      一往無前:攻堅克難是主基調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


      使命催人前行,奮斗燭照未來。必須承認,充滿挑戰的疫情嚴酷考驗下,內蒙古經濟持續恢復且企穩向好的成果絕非憑空而來。


      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龔明珠指出,今年以來,內蒙古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全力做好“六穩”工作,加快落實“六保”任務,為經濟社會發展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


      穩就業——落實各項援企穩崗政策,積極開展線上就業服務,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確保就業基本穩定。截至9月末,全區城鎮新增就業20.5萬人,完成年度計劃的93%。


      穩金融——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9月末,全區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余額增長3.5%,制造業、小微企業貸款余額分別較年初新增133.7億元和176.9億元。


      穩外資、外貿——發揮跨境電商新業態優勢,滿洲里跨境電商綜試區正式獲批,呼和浩特跨境電商“1210”“9610”進出口業務同時開通。統籌利用國外貸款等低成本資金,4.2億美元亞行貸款、3億歐元歐投行貸款項目進展順利。前三季度,全區進出口總額降幅較上半年收窄。


      穩投資——推動重大項目開復工建設,集寧至大同至原平高鐵、呼和浩特新機場、二廣高速二連浩特至賽漢塔拉段等項目開工建設,錫林浩特至太子城快速鐵路項目可研報告獲批。


      穩預期——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出臺《自治區優化營商環境行動方案》《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措施》;召開全區民營經濟座談會、民營中小企業座談會,企業提出的35條意見建議,已全部推進解決。


      落實“六保”任務——及時足額兌現政策紅利,進一步降低企業成本,1-8月份全區新增減稅降費202.7億元,9月份全部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較年初下降0.52個百分點;開展食品產業鏈強化、煤炭穩量穩價等活動,開通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物資供需服務信息發布平臺;提高中央直達資金撥付效率,自治區、盟市、旗縣三級資金下達比例均達到99%以上。


      ……


      對2020年發展形勢略有了解的人們清楚,不到一年的時間,內蒙古能如此密集地打出政策“組合拳”,何其艱難。


      唯艱難,方顯勇毅;唯奮斗,才更可貴。穩、保并舉的“組合拳”,“打”出了一片天,闖出了一條危機中育新機、變局中開新局的希望之路——疫情大考之年的“婁山關”“臘子口”,化作倒逼發展動力的春潮,催動內蒙古經濟大船揚帆破浪、一路遠航!


      繼往開來:聚力發展是大方向


      奮斗,向著發展聚力;精神,為著復興而振奮。


      奮斗,不僅成就了內蒙古整體經濟的持續穩定恢復,也為穩中求進的內蒙古工業經濟復蘇奠定了基礎。


      2020年,內蒙古工業受疫情沖擊最大,但經過全區上下的攻堅克難,內蒙古以工業為代表的高質量發展彰顯出強大生命力。


      這種生命力,來自前三季度全區工業“穩”字當先的運行特點。


      “今年以來,全區工業呈現逐步回穩態勢。”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李仲開說。


      李仲開所說的“回穩”,內容豐富。


      工業基本盤穩定——市場主體穩定,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比去年底和一季度分別增加137戶、26戶;就業群體穩定,三季度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同比增長1.4%,較二季度末從業人員增長0.6%;企業生產信心穩定——企業復工復崗態勢持續改善,全社會用電量和物流業景氣指數回升。


      重點行業生產增長較快——1-9月份,全區規模以上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9%,連續6個月保持5%以上增速。其中,冶金行業增長8.2%,建材行業增長19.5%,裝備制造業增長40.8%,農畜產品加工業增長8.4%,高新技術產業增長8.9%。


      企業效益狀況好轉——1-8月份,全區六大優勢特色產業實現利潤704.2億元,下降27.3%,但降幅逐月收窄。其中,能源、農畜產品加工業和化工行業利潤降幅收窄趨勢明顯,冶金、裝備制造業利潤下降幅度大幅收窄,建材行業利潤增長48.1%。


      新興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出臺《關于加快推進5G網絡建設的若干政策》。截至9月底,全區累計建成5G基站8557個,5G設施建設加快,5G應用逐步推開,數據中心項目進展順利,工業互聯網建設取得新進展。


      工業園區整合力度加大——出臺《關于促進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工業園區由112個減少整合到95個,工業園區規劃面積減少了2079平方公里,降幅達29.1%;園區畝均產值由44.0萬元提高至45.4萬元。


      工業經濟回穩,就是內蒙古對疫情的有力還擊;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就是內蒙古向“十三五”崢嶸歲月的鄭重致敬與獻禮!


      “呼和浩特成為全區首個5G網絡覆蓋城市,實現了二環以內城區連續覆蓋。”


      “啟動‘5G+智慧礦山燎原計劃’,成立了‘5G+無人礦卡聯合實驗室’,‘5G+智慧礦山示范基地’掛牌,實現了準格爾麻地梁井下煤礦5G礦用車無人駕駛。”


      “華為北方云二期和阿里巴巴信息港項目投入運行,快手智能云大數據中心項目落戶烏蘭察布市,全區新增機架60萬臺。”


      “爭取到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與態勢感知平臺1個、試點示范項目2個。”


      ……


      談到5G應用、大數據為代表的新產業、新動能發展,李仲開如數家珍。


      新時代的內蒙古,內蒙古的新時代。


      發展與迎接挑戰,永遠在路上。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之年,內蒙古能否以新的姿態成就新的榮光,攸關未來。


      立足現狀,自治區相關廳局負責人對形勢的分析和對任務的擔當繼往開來、不避挑戰。


      “包括工業在內,全區經濟在穩定恢復,但全球疫情和國際經濟形勢不確定性因素依然較多,經濟穩定回升基礎仍需鞏固。”


      “下一步,我們要進一步筑牢民生保障基礎,著力暢通經濟循環,確保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現實抉擇、砥礪前行到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實踐中成長的內蒙古經濟攜希望與夢想遠征!(記者楊帆李永桃)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