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我們居住的城市綠草如茵,碧水藍天,空氣清新,山湖秀美,鳥語花香,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出門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不久前結束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描繪的美麗景象。對于一直秉承生態環保理念,長期從事沙漠生態修復、生態城鎮化和清潔能源服務的億利資源集團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遇。他們利用20多年積淀的沙漠生態修復新技術、新模式實施了以城市生態修復為主的生態小城鎮建設業務,著力打造了多個具有示范意義的“樂居宜業”生態小城鎮。
庫布其沙漠里的牧民新村———沙漠中的樂居小鎮
格什道格陶是一個在庫布其沙漠里生活了50年的牧民,他說自己做夢也沒有想到,這一輩子還能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
2007年7月,他和另外分散居住在庫布其沙漠深處的35戶牧民,沒花一分錢,喜滋滋地搬進了億利資源集團投資興建的牧民新村。
牧民新村位于鄂爾多斯市杭錦旗獨貴塔拉鎮西北部,地處庫布其沙漠與黃河之間,總人口520人,全部來自于原道圖嘎查現七星湖旅游區。2006年以前,這里沙化面積占到80%,多地都出現了沙進人退、荒村頹垣的景象,生態環境極度脆弱。
為改善環境、幫助牧民脫貧,從2006年開始,億利資源集團決定建設牧民新村。“牧民新村”的建成使分散在庫布其沙漠百萬畝沙區內的牧民進行了生態移民,住進了新建的村鎮,進行著集約化的生產、生活和經營。這里雖然叫“新村”,其實更像一座小城鎮,規劃整齊、配套完備,牧民像工人一樣“上班”領取薪酬,孩子們在集中建設的億利東方學校上學。
牧民新村興建了36戶住宅和1600平方米的高標準村部,總面積達到42萬平方米。完成了水、電、路、訊、廣播電視、互聯網、醫務室、學校、遠程教育室、圖書室、文化娛樂中心等公益設施,以及標準化養植棚圈1處,中心廣場3處。
為使散居在七星湖周邊的牧民“搬得出、穩得住、富得快”,牧民新村的產業定位為養殖業和旅游業。億利資源集團在杭錦旗政府的支持下,為搬出來的牧民免費提供每戶106平方米的住宅和無償開發5畝水澆地,其中有0.5畝溫室大棚,并且免費對當地牧民不定期的進行種養殖技術培訓。億利資源集團七星湖旅游區將牧民新村作為一個旅游景點,經培訓每一個牧民既是生產勞動者又是旅游景點的接待人員。
牧民格什道格陶說:“搬進牧民新村后,多了幾種謀生手段,先是用自己的荒沙廢地使用權入股億利資源,成為他們的股民,我每年都參與沙漠治理,他們說這叫生態工人,閑暇時我還到億利七星湖旅游景區為游客牽馬、拉駱駝掙錢,家庭一年收入能超過20萬元。我們現在吃的、穿的、住的,跟城里人一樣。”
通過20多年的生態建設和生態產業促動,億利資源集團把分散居住在6000多平方公里范圍內的牧民搬出來,讓沙漠得到自我修復的同時,也使沙區百姓擺脫了千百年來的艱苦生活,幫助他們扶貧開發,讓牧民們在樂居小鎮過上了嶄新的生活。
從污水溝垃圾山到田園都市的美麗蛻變
一城一景,一景一城,城在景中,景在城里。漫步在烏蘭察布市集寧區霸王河畔,有點分不清這是在城里、鄉里還是在景區里。集寧區小城鎮建設,可以說是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了城市居民。
說到霸王河的生態改造,59歲的智春秀深有感觸:“我家就住在集寧區陸家壩村兒,霸王河改造以前,這兒簡直就沒法住了,河里就是臭水溝、河邊的垃圾堆成了山,到了夏天,住在邊兒上的人可是遭罪。現在鬧好了,水里還有魚呢,樹種的也多了,沒事還能到小亭子里坐會兒。我家以前住的磚房也拆遷換成了保障性住房,不用我們掏錢還給補助,我也在這里的公司找了個活兒,當保潔,每月能掙3000多元呢。”
記者了解到,霸王河生態改造項目是億利資源下屬金威建設集團重點打造的生態小城鎮項目。從2011年開始,企業首先對霸王河流域進行生態修復,引進億利資源庫布其“耐寒、耐旱和快活、快綠”的生態碳匯先進技術,把300多萬平方米的污水河道通過治污綠化等生態措施建成一個碧波蕩漾、水趣盎然、綠樹如茵、宜居宜業的田園都市。其中,城鎮建設所用材料,全部采用庫布其沙漠沙子開發制造的一體化防火保溫建筑材料,包括建筑復合板材、二氧化硅納米色釉、沙漠質感涂料、透滲水磚等。整個城鎮通過種植碳匯林、分布式水處理、分布式能源應用,做到污水零排放,能源全利用,真正把城郊荒野和污水溝、垃圾山變成山清水秀、宜居宜業的生態城鎮。
據悉,企業還將運用“水肥一體化解決方案”、“種子倍性強化”等現代節水農業和生態技術,在改良的局部地區進行有機蔬菜、糧食、瓜果的種植,并配套現代物流銷往全國各地。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