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伊利集團新工業園液態奶生產車間里,18條生產線正在滿產運行,工人們井然有序地操控著生產設備,一盒盒牛奶經過裝箱、碼垛后進入倉儲庫房。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這里上演。
今年以來,盡管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及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給很多行業帶來了持續影響,但伊利集團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產,二季度業績強勁復蘇,實現了遠超行業的高速增長。據伊利半年報顯示,伊利上半年營業總收入達475.28億,扣非凈利潤37.66億,同比增長7.02%。營業總收入、凈利潤、綜合市場占有率、總資產周轉率等核心指標繼續蟬聯亞洲乳業第一,市值更是創下歷史新高。
同樣,作為全區最大的國有企業,包鋼集團前三季度,面對環保限產、新冠肺炎疫情以及資金緊張影響等因素,保持了經營形勢持續向好、員工隊伍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特別是三季度,在上半年實現扭虧為盈基礎上,經營業績實現了持續鞏固,取得生產組織總體穩定、“四降兩提”成效顯著、環保項目成效顯著、資金安全有效保障的好成績。
毋庸置疑,伊利集團和包鋼集團的表現讓人欣慰,這是我區工業生產恢復穩定的良好勢頭的一個縮影。
據2020年前三季度自治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發布,今年以來,全區規模以上工業運行平穩,累計增速從1—2月份同比下降4.7%,逐步收窄到前三季度的下降1.9%。六大支柱產業“四增一平一降”。裝備制造業、農畜產品加工業、冶金建材工業、高新技術業增加值分別增長40.8%、8.4%、9.8%和8.9%,合計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速2.3個百分點;化學工業與上年同期持平;能源工業下降7.1%。工業產品產銷率提高,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9.9%,同比提高1.1個百分點。
穩步回升的工業生產,為自治區落實“六保”任務做出了積極貢獻。
——食品、醫藥等行業保障基本民生持續發力。前三季度,全區農畜產品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4%,較上年同期提高6.1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制造業增加值增長8.6%,較上年同期提高8.2個百分點,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10.5個百分點。醫藥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1.0%,較上年同期提高28.3個百分點,其中化學藥品原藥產量增長35.0%。
——黑色、有色、化學、電力等行業有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前三季度,全區黑色、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分別同比增長8.1%和7.2%,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降幅較上半年收窄2.9個百分點。這些行業的向好運行對于上游行業的帶動作用增強。前三季度,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增長2.6%,黑色、有色金屬礦采選業分別增長35.7%和0.7%。與之相應的產品產量也增勢良好,粗鋼、鋼材、鐵合金、電解鋁、精甲醇、發電量等產品產量分別增長9.6%、12.6%、10.2%、10.7%、7.9%和1.7%。
——制造業為保居民就業發揮了積極作用。今年以來,我區制造業的發展好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前三季度規模以上制造業連續6個月保持在5%以上的增速。全區制造業的穩定增長對穩就業產生了積極作用。來自自治區統計局的數據顯示,三季度末,制造業從業人員期末人數同比增長3.1%。根據國家統計局開展的快速調查問卷看,87.4%的被調查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未進行裁員,甚至計劃擴大用工規模,企業復工復崗的態勢持續改善,多數行業的企業都在不同程度擴招就業崗位。三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期末從業人員同比增長1.4%,較二季度期末從業人員數增長0.6%。
“下一步,全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同時,繼續扎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采取有效措施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循環有力,力促全區工業行穩致遠、穩中有進。”在2020年前三季度自治區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自治區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夏榮華表示。
10月29日,伊利集團又交出了今年前三季度的喜人成績單。前三季度,伊利實現營業總收入737.70億元,增長7.42%,凈利潤60.44億元,增長7.00%。(記者王連英)
轉自: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