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城三記?東興篇】邊城變“金邊”“絲綢”海陸牽


    時間:2013-12-30





      2010年6月,中央作出了積極建設廣西東興、云南瑞麗、內蒙古滿洲里等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重大戰略。2012年7月,國務院批準廣西東興、云南瑞麗、內蒙古滿洲里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建設實施方案,標志著3個試驗區建設進入實質性的實施階段。經歷3年多的大開發、大開放,三座特色鮮明的邊城在“先行先試”的探索中思路如何,發展的優勢和現狀怎樣?

      12月10日至23日,廣西日報、內蒙古日報、云南日報聯合采訪組行程跨越南北萬里之遙,走讀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從今天起,三省區黨報聯袂推出“邊城三記”,把記者所見所聞、試驗區各方人士所思所為介紹給讀者。

      12月12日清早,22歲的越南姑娘陳麗尚和兩個18歲姐妹從芒街跨過北侖河大橋,來到廣西東興市邊民互市區“越南街”,開始又一天的工作。

      “越南壹姐商貿公司”是三姐妹合伙經商做跨國生意的第一家門店,她們能用客家話和普通話進行簡單交流,還能寫些常用的漢字,開業不到一年,“壹姐”店里的越南咖啡、紅木制品等銷路很不錯。

      這是一河之隔的中越兩國邊民們,在東興試驗區借東風、享紅利的一個范例。

      深化我國與東盟戰略合作的重要平臺、沿邊地區重要的經濟增長極、通往東南亞國際通道重要樞紐和睦鄰安鄰富鄰示范區,是國家賦予東興試驗區明確的戰略定位。按照這個戰略,中越雙方共建東興———芒街跨境經濟合作區,則是東興邁入沿海開放城市第一集團大盤的關鍵一步棋。

      北侖河兩岸涌動商業潮

      北侖河上,商潮涌動。記者通過東興國際旅游集散中心“異地辦證”過境來到越南芒街。

      走進一個擺賣紀念品的人家,眼界豁然大開:屋里用的是清一色紅木家具,門、窗、樓梯、樓板、地板也全都是紅木。房主姓阮,做的是海產品等邊貿生意。阮老板說,芒街人做邊貿有了錢,用紅木裝修住房不稀奇。

      中越邊境貿易始于1989年,東興市上點年紀的人對當年中越兩國邊民肩挑人扛、“螞蟻搬家”式的互市貿易記憶猶新。

      2009年,總投資1.3億元的邊民互市貿易區正式運營,東興的互市貿易進入規范化運行。

      “目前東興直接參與邊境貿易的人數超過3萬人,創造相關就業崗位7萬余個,今年互市貿易額有望達到230億元。”東興市邊貿局副局長姜彪說。

      據姜彪介紹,規劃6000畝、預計總投資100億元的東興邊貿中心將在兩年左右全面建成,屆時可新增就業崗位3萬個,年邊貿成交額300億元以上,市場交易額500億元以上,加工業總產值50億元以上。

      在東興邊民互市貿易區,由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一起辦理業務的互市貿易結算中心人頭攢動。2013年,這里順利實施了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

      結算中心負責人項志勇告訴記者,個人辦理單筆資金收付金額在80萬元以下的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憑身份證就可辦理。越南籍商家還可以通過結算中心把錢直接匯到他們越南的賬戶,減少了從人民幣換成越南盾帶回國的風險和匯損。

      超越東興的“東興試驗區”

      中國東興和越南芒街,兩座邊城隔河相望。眼下,雙方在北侖河兩岸各劃出10平方公里區域,攜手共建跨境經濟合作區。我們在現場看到,中方一側已是一片工地,主要路網輪廓初現,剛剛修好的防城至東興高速公路,接到了合作區規劃中的北門……

      兩國都用“境內關外”模式來設計的這個合作區,只是東興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一個重點項目。

      “東興試驗區”,其實遠遠超越東興這個縣級市的區劃范圍。12月10日,廣西日報、云南日報、內蒙古日報“邊城三記———走讀國家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啟動儀式是在防城港市舉行的,東興試驗區管委會也設在這里。

      看地圖一目了然:防城港市沿邊沿海的“黃金地帶”,乃至整個港口區都納入試驗區范圍,納入試驗區的還有防城區臨海近海的三個鄉鎮。東興試驗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席揚介紹,這塊1226平方公里的陸地,約占防城港市1/5面積,經濟總量卻占九成之多;既沿邊又沿海,還有“億噸大港”,是東興在三個試驗區中最為特別之處。

      海上絲綢路續譜“升級版”

      回望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北部灣港正是南海起航線的一個始發港。上世紀60年代越南戰爭期間,這里有一條秘密的“海上胡志明小道”,大量物資源源不斷運往越南。

      現在,這里成了“億噸大港”。防城港港務集團副總經理王玉東帶著我們邊參觀邊介紹,防城港現有萬噸至20萬噸級泊位30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250多個港口通商通航;2012年吞吐量突破億噸,填海造新港計劃仍在推進,設計年吞吐能力遠景可超10億噸。

      企沙工業園區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宋永華指點著沙盤模型,興奮之情溢于言表:“長期以來只有港口沒有工業的港口區,近年接踵落戶臨港工業“大航母”———來自甘肅的有色金屬原料加工項目今年11月30日投產,明年產值可達百億元,達產后連同配套企業將有500億元以上總產值;武鋼整體搬遷的鋼鐵基地項目,建成后可形成千億元產業;這兩個“航母群”在港口就近消化漂洋而來的原料,產品又直接裝船出海,原先從內地到港口的千里陸運成本全省了。”

      試驗區管委會綜合服務中心主任戴蘭華說,北侖河大橋多年承載著國際通道的重任,現在大橋下游約3公里處,即將興建北侖河二橋,這是兩國為讓跨境合作區連為一體而共建的;在二橋下游約4公里處,對接中方高速公路的北侖河三橋也有了規劃。

      東興試驗區,可謂“旭日東興”。海上絲綢之路,正在開創“海陸聯運”升級版。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