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進行時】走過半個世紀的“民貿之星”


    時間:2013-12-13





      說起民族集團的前身呼和浩特國營聯營商店,上點兒年紀的內蒙古人都知道,這是新中國成立后呼和浩特市最大的一家國有商業企業,被譽為“民貿之星”。“聯營商店始建于1954年,營業面積2400平方米,如今已達到24萬平方米。60年的發展壯大,是一次次改革帶來的成果,我們都體驗到了每次改革帶來的陣痛與欣喜。”回望企業的發展軌跡,集團董事長云文廣的得力助手、曾親自操刀多次重大改革的副董事長、總裁納森巴雅爾感慨不已。

      20年前,作為呼市地區首批股份制改組試點企業,內蒙古民族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民族集團率先完成公司制改造,成為全區首批股份有限公司。

      納森巴雅爾對公司的每個重要節點如數家珍:1993年,董事長云文廣帶領企業大膽進行股份制改革,公司由國有獨資轉變為國有控股,國有股占65%,后經增資擴股國有股占47.28%;1996年,公司作為全區第一家流通上市企業在深交所掛牌上市;2000年開始,隨著全國商業流通市場的疲軟,公司連續兩年出現虧損,2001年下半年,呼市政府成立民族集團重大資產重組領導小組,于2002年5月完成企業重組,避免了公司退市造成巨大損失;2003年5月,公司完成了轉制改革,國有資產全部退出,公司脫胎換骨為民營企業;2003年至今,是公司迅猛發展的10年,10年間,經營面積增加了1倍多,業態方面由單一百貨店擴展為商業、酒店業、金融投資、房地產業、資產經營5大關聯業態,經營業績每年以兩位數遞增,從業人員超過3萬人,職工工資實行“14薪制”……

      當前,第三產業面臨重新洗牌,呼和浩特市的商品流通行業競爭已達到白熱化,再加上電子商務對實體店的沖擊,納森巴雅爾再次意識到了公司戰略思路調整的必要性:“云文廣董事長很早前就說過,每個改革機遇必須跟得上。十八屆三中全會與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發展非公經濟,這是民營企業眼下必須抓住的兩大機遇。”

      納森巴雅爾說:“國家出臺了很多發展非公經濟的政策,提升了非公經濟的地位,形成公平競爭的局面,對非公經濟準入的很多政策壁壘放開,這些都將為民營企業帶來最大的、長期的利好。”

      眼下,民族集團已經醞釀新的綜合配套改革。計劃在經營、盈利模式上升級,由商品服務向生活服務過渡,實現經營思路及形態的改變。 

      作為對實體店的補充,公司線上交易平臺“民族V購”于6月上線,這是全區首家傳統百貨店電子商務交易平臺。為提升首府商業品牌,實現百貨店向品牌購物中心的轉變,吸引了H&M、絲芙蘭、星巴克等眾多國際一線品牌入駐……

      面對未來,納森巴雅爾信心滿滿:“打造百年老店、創建百億資產,是我們的雙百目標。云文廣董事長說過,聯營商店曾引領呼市乃至全區商貿流通領域30年,民族商場引領了近30年,我們希望,目前我們正在建設的、規劃建筑面積43萬平方米的大型城市綜合體項目———時代廣場,依然能引領全區商貿界二三十年。”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