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傾力打造幸福社區走筆


    時間:2013-12-10





      通遼經濟技術開發區河畔花園社區主任王鳳文巡邏結束后,立即在他的“社區民情日志”里記錄下在巡邏時發現的問題及需要協調的事項。像這樣的“民情日志”,社區工作人員人手一本,里面詳細記載著他們走街串巷,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的方方面面。“以前是居民有問題找到社區來,現在是我們以“串門拉家常”的方式主動走進居民家里,了解他們的需求,幫他們解決問題。”王鳳文告訴我們。

      翻開一位工作人員的日志,里面這樣記錄著:“10月25日,我在進行網格巡邏時接到一區的居民投訴。她說,小區里有人裝修時間過長,噪音擾人,并將裝修垃圾堆放在樓道內,影響了出行。下午要及時同業主進行溝通,避免事態進一步惡化。”

      一本本“社區民情日志”記錄的不僅是家常瑣事,更記錄著百姓的生活冷暖。

      社區民情日志只是河畔花園社區創建幸福社區工作中的一項舉措。

      河畔花園社區輻射6個小區,是一個擁有7500余戶居民的大社區,社區工作量大繁雜。為了第一時間了解居民困難、問題和訴求,及時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打造幸福社區,河畔花園社區立足實際,設立了民情連心卡解民生、民情日志載民意、民情QQ群納民言、民情熱線聽民聲、民情檔案記民情、民情例會議民事、民情服務站聚民心的“七民工作法”,科學合理地調整工作人員工作時間,延長辦公時間,將工作人員的工作時間與居民的作息時間進行有機鏈接,實行“錯時工作制”,最大限度地方便辦事群眾。平時工作中,社區工作人員都以這“七民工作法”對照檢查自己,形成了一套規范的管理機制,切實幫助居民解決困難,提升社區居民的幸福指數。

      “對群眾反映的問題、意見有記載,處理結果有記錄,來信來訪有答復,群眾大事小事,做到件件有落實,事事有回音。”這是王鳳文對創建幸福社區的理解。

      如今走進河畔花園社區,在1100平方米的活動大廳,在寬敞明亮的圖書室、在墨香濃濃的書畫室……處處都充滿了朗朗的笑聲和幸福的笑臉。

      河畔花園社區是開發區今年打造的9個幸福社區之一,目前,8個改擴建社區已基本完成。一個新建社區正在進行主體施工。各幸福社區建設結合居民實際,充分考慮各類群體需求狀況,在達到幸福社區標準,實現整體功能提升的基礎上,突出特色,呈現亮點。有的社區突出豐富居民業健體娛樂的主題,有的社區突出弘揚先進文化、倡導文明風尚主題,有的社區突出優化服務主題。形成各自特色和亮點。同時,經過建設改造,開發區社區建設水平得到了整體提高,活動場所面積增加,社區功能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群眾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來源: 烏海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