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拉特旗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以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為定位,穩步擴大蔬菜、糧食、乳肉、水產等產業基地建設規模,促進養殖向專業化、規模化、園區化方向發展,使農牧民走上快速致富之路。在達拉特旗吉格斯太鎮梁家圪堵村有這樣一段佳話:“村里有個好農民,戒賭養牛發家致富。”
村民們所說的這位戒賭養牛人就是現在常辛牧場的經理常栓小,九六年他和愛人辛俊梅開始搞奶牛養殖,現在牧場初具規模,成為小有名氣的村鎮農牧業企業。為了一探究竟,記者近日來到梁家圪堵村實地探訪。
走進梁家圪堵村,遠遠看到幾座藍頂白墻的棚圈坐落在田地旁,門口“常辛牧場”幾個大字格外耀眼。當我們走進牛舍時,常栓小的妻子辛俊梅正在喂養奶牛。
記者看到牛舍內寬敞明亮,中間是喂料區,兩邊是奶牛休息區,喂料區與休息區用鐵欄隔開。辛俊梅說,常辛牧場現在擁有3棟像這樣的高標準牛舍,每棟牛舍可以飼養160頭奶牛。現在給奶牛喂養飼草料都實習了機械化操作,極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
辛俊梅告訴記者,該牧場從2009年7月開工建設到2011年10月投入使用,總投資近1142萬元,其中政府補貼605萬元,自己用不足50%的投入就擁有了一座現代化的奶牛養殖場。辛俊梅說:“我這個場子總占地98畝,建筑面積14320平方米,其中包括牛舍、后備牛舍、多功能牛舍,又建的干草棚、青儲窖、擠奶廳。到2011年10月全部建成后投入使用。”
辛俊梅說現在牧場有奶牛375頭,收入非常可觀。在自己致富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的村民發展奶牛養殖業,讓當地農民也實現了增收。
在推進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過程中,達拉特旗發展多種養殖模式,除了傳統的農牧民散養、公司化經營養殖之外,還有“養殖大戶+牧場”、“公司+農戶”等新型養殖模式,使農牧業養殖走向專業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道路。據了解,現在全旗牲畜存欄307.4萬頭,其中,肉牛、奶牛5萬頭,肉羊、絨山羊286.5萬只,生豬14.2萬口,已成為我市乳、肉重要輸出基地,使當地農牧民走上快速發家致富之路。
來源: 鄂爾多斯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