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烏拉特中旗依托農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肉羊產業,構筑了一條從繁育、育肥到屠宰加工的全產業鏈發展路徑。在烏加河鎮祥園巴美肉羊育種園區,一排排羊舍整齊劃一,一群群肉羊膘肥體壯。正在棚圈里給羊添料的農民李守一告訴記者,這個園區是2009年建立的。2009年秋季,該鎮巴美肉羊育種合作社爭取到國家投資1037萬元,在紅光六組創建了祥園巴美肉羊育種園區。
由于合作社直接與經銷商交易,省去了中間經紀人環節,園區成批量的肉羊可以直銷到市場上。現在園區社員已發展到47戶,巴美肉羊存欄數達6600只,年創收180萬元,社員戶均增收4萬元。
“我們過去是一家一戶散養,自己養自己的,自己賣自己的,掙不上個錢。后來村里建了園區,組織我們統一養殖,統一管理,統一出售。現在我們的肉羊養殖全部上了規模,來錢更快了。”李守一說。
中旗農區有發展肉羊產業的巨大潛力。農牧民都有養殖的傳統,幾乎家家戶戶搞養殖,然而很長時間內,只是自己養羊、販羊,只是“小打小鬧”,無法上規模。
怎么才能讓肉羊養殖業快速壯大?中旗確立了發展優質肉羊產業、創建優質肉羊品牌的目標,堅持政府引導、項目支持、企業推動、科技支撐、市場運作的原則,以建設肉羊育種園區、養殖園區為突破口,走企業創品牌、組織化建設為紐帶、農牧民養殖為主體的產業化發展路子。
為此,中旗不斷加大資金投入,強化措施,組建專門的科技服務隊伍,確保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旗財政每年在預算中安排專項資金,對達到規模和質量要求的養殖專業村、育種園區、育肥園區和規模化養殖戶場給予扶持,有效調動了農牧民的養殖積極性。中旗還利用巴美肉羊作為父本,以現有雜種母羊和具有多胎性能的綿羊為母本進行肉羊雜交繁育,提高肉羊生產性能,改善羊肉品質。中旗已依托自治區畜牧業良種補貼項目,調劑出售巴美種羊兩萬多只,改良當地綿羊32萬只,出欄肉雜羔羊30萬只。
今年,中旗引進蒙羊牧業公司打造“巴美羊肉”和“烏拉特羊肉”兩個品牌,進一步提升肉羊產業化經營水平。蒙羊牧業將投資1.7億元在牧羊海牧場建設現代肉羊產業園區。現在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明年實施二期。園區建成后,每年可屠宰50萬只肉羊,生產4萬噸苜蓿草顆粒和12萬噸有機肉羊飼料,加工2000噸清真羊肉、羊副產品熟食。
從一家一戶散養發展到大戶養、小區養和企業養,從小打小鬧逐步走向規模化、科學化、產業化,中旗肉羊產業發生了深刻變化。目前,全旗農區共建起標準化肉羊養殖園區和規模化養殖場22個,發展規模化養殖戶905戶,肉羊飼養量達64.1萬只,農民來自養羊的收入占總收入的30%。
“今年,自治區‘8337’發展戰略提出打造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這將給中旗肉羊產業發展帶來又一輪機遇。”旗畜牧局負責人表示,今年開始,中旗計劃5年內投資2.4億元發展肉羊產業,到2017年,肉羊飼養量要達到197萬只,年育肥出欄肉羊100萬只,農民來自養羊的人均純收入達到5200元,占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9%,形成打入高端市場的優質羊肉產品,使肉羊產業成為中旗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牧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產業。
來源: 中國巴彥淖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