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課此起彼伏,觀光者絡繹不絕……雖已進入冬季,但位于達拉特旗白泥井鎮海勒素村的鄂爾多斯萬通現代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卻依然很“熱”。在這片近2萬多畝的廣闊田地里,集聚現代農業科技正能量的露地種植示范園區、養殖示范園區、設施農業示范區、生態觀光區、沼氣堆肥示范工程區、科技培訓生活區六大板塊吸引著人們前來“吸氧”“取經”。
“按照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我們以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帶動為切入點,以‘農牧、科技、培訓、旅游、示范’為經營理念,著力打造園林化、生態化、現代化的高效科技示范園區,為自治區建設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和體現草原文化、獨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觀光、休閑度假基地出力。今年7月,園區已正式榮列全國7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試點項目序列。”11月20日,該園區副總經理田記激情洋溢地向記者介紹。
萬通現代農牧業科技示范園區建于2009年4月。從創立伊始,園區按三部曲秀出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園:2009年到2010年4月,在6030畝流轉土地上建成露天種植示范區、養殖示范區、設施農業示范區、沼氣堆肥示范區、農機示范區、科技培訓教育基地;2010年5月到2012年12月,新增流轉土地6000畝,擴建露天種植示范區、設施農業示范區、科技培訓教育基地,新增休閑農業觀光旅游區和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區;2013年1月到目前,根據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園區項目要求,新租土地7500畝,正在建設糧食加工區和農產品加工與物流區。
目前,園區已形成19560畝天然氧吧,而這個氧吧的核心就是科學技術。園區從機械化生產到現代化栽培、高端化試驗無不體現著科技的魅力。園區使用由美國維蒙特工業公司無償提供的13臺現代化噴灌機,實現了灌噴作業規模化、集約化;園區長期聘請自治區農科院、水科院、林科院、畜牧改良站、內蒙古農大、鄂爾多斯市農科院技術專家指導生產和經營,有十幾人兼著公司各部門的技術職務,技術力量雄厚;園區已配備建設了土壤化驗、水性檢測、農產品化驗3個實驗室,并先后與美國康奈爾大學、中國航天航空食品研究所簽約,計劃建立生物與食品技術轉移中心和養生食品研發中心;園區還引進竹柳、飼料桑、抗旱蒙草等多種新奇特品種進行試種,在種植業方面已形成簡單易學的技術模式。在科技的強力支撐下,2010年4月,園區被確定為自治區西部地區農牧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走進園區生態觀光區,溫室大棚內的串串香蕉和成片的竹林讓人仿佛置身于熱帶世界,而配置有豆腐坊、油坊、粉坊、磨坊等的傳統農耕文化園,則讓人懷舊思舊,別有一番風味。如今,這個高效園區不僅像一個巨大的磁場吸引著人們前來觀光,還起到了積極的示范帶動作用。園區每年直接吸收500多人就業,帶動白泥井鎮、吉格斯太鎮1600多戶農民種植露地蔬菜、花卉、瓜果3.6萬畝,3200多戶農民種植高產玉米14萬畝。園區引進種植的竹柳每年為社會提供種苗800多萬株。
來源: 內蒙古新聞網-《內蒙古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