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其沙漠是我國第七大沙漠。庫布其,蒙古語意為“弓上的弦”。奔騰不息的黃河似弓,橫亙東西,綿延400多公里的沙漠如弦。位于庫布其沙漠邊緣的杭錦旗通過植樹造林發展沙產業,把6000多平方公里的沙漠“換臉”成綠洲。黨的十八大以來,這片綠洲上建起的沙地農場還讓3.6萬名庫布其沙區農牧民脫貧致富。
在杭錦旗獨貴塔拉鎮億利生態光伏發電綜合治理示范項目區里,牧民楊鳳祥經營著一座特殊的小農場,借助光伏板下的空地發展種養殖業。楊鳳祥的農場今年效益不錯,飼養的紅公雞、白鵝、紅頭雁也賣出了100多只,僅家禽飼養一項的收入就能達到兩三萬元,已經開始為明年種植甘草做準備了。
杭錦旗獨貴塔拉鎮牧民楊鳳祥說:“這個地方幫扶貧困戶,水電白用,養起全是自己的。(電站)也幫你賣。明年我還擴大規模。這里還能養羊,前年進來是24只,現在110只。”
這些光伏板不僅充分利用沙漠豐富的日照資源發電,地下種植的作物、養殖的家畜家禽也不斷為沙地增加肥力。項目實施以來,治沙面積達到2萬畝,每年發電5億千瓦時。
億利治沙光伏電站班長屈禹告訴記者,租用農牧民未利用的荒沙地進行建設,光伏項目建成以后,可降低風速每秒1.5米,減少蒸發量800毫升左右。沙丘移動的速度明顯放緩了。
當地引進億利集團等治沙龍頭企業,鼓勵農牧民參與,邊治理邊致富。將沙漠切割成塊狀,分區治理,建成一道道綠色生態屏障,阻止沙漠擴張蔓延。在杭錦旗敖楞更花地農場和固沙植物一起長了出來,270多戶牧民已經有了84萬畝的沙地牧場,嘎查成功摘帽,全部貧困戶實現脫貧。
庫布其治沙龍頭企業億利集團董事長王文彪表示:“無論是生態治理還是產業發展,一定要有科技含量,經營質量,特別是要做出價值,把沙漠搬走,把貧困趕走。”
截至目前,庫布其沙漠治理面積達6000多平方公里,綠化面積達3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植被覆蓋度分別由2002年的0.8%、16.2%增加到2016年的15.7%、53%。生物種類大幅增加,參與庫布其治沙造林及相關產業開發的企業達到80多家,逐步打造了生態修復、生態農牧業、生態健康、生態旅游、生態光伏、生態工業六位一體的產業體系。
杭錦旗林草局副局長梁長雄說,把生產環境建設跟當地農牧民脫貧致富聯系到了一起,農民的收入增加,體現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