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大災之后全省經濟繼續平穩較快增長”是當前四川的重要任務。雖然“4·20”蘆山強烈地震對全省整體經濟影響有限,但一些潛在、隱性的影響不容忽視。通過一季度經濟數據,冷靜研判經濟形勢,找出制約發展的問題、找準著力點,至關重要。今日起,本報推出《一季度主要經濟數據再透視》系列報道,從投資、工業、消費、增收等角度,作全方位剖析。
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投資仍是推動全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從投資看趨勢,今天我們首先關注投資。
省統計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一季度我省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累計完成4450.65億元,同比增長20.8%,完成投資總量居全國第三,僅次于江蘇、山東,排位與去年同期一致。
細看數據,有兩大趨勢引人注目。
現象:三大經濟區占比提升趨勢:“一城獨大”格局生變
30.6%——這是今年一季度川南經濟區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同比增速,這一數字在全省5大經濟區中獨占鰲頭,比全省平均水平快9.8個百分點。
不只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和攀西經濟區也呈現出投資不斷加快態勢,分別達到25.7%和22.5%,不僅大大快于去年同期,也遠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作為全省核心增長極,成都經濟區一季度完成投資2648.68億元,同比增長17.8%,占全省的比重較去年同期下降1.5個百分點。而川南、川東北和攀西三大經濟區的占比分別提高了0.9、0.7和0.1個百分點。
“經濟熱點正在從核心向外圍擴展。”省發展改革委投資處相關負責人解釋,雖然從絕對值來看,成都經濟區的占比還很大,頭牌的位置還難以撼動,但是隨著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全省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明顯而深刻的改變。
省統計局投資處負責人胡渤認為,這樣的變化是一種長期的趨勢。投資不僅增加即期需求,又為長期發展蓄積能量。當前的投資狀況,反映出我省的經濟熱點正在擴散,“一城獨大、梯隊不良”的舊格局正在發生改變。
另一組數據也印證這樣的變化。一季度,川南、川東北和攀西三大經濟區的民間投資也呈現出火熱狀況,以川南為例,民間投資共實現352.49億元,同比增長29.5%,比全省平均水平快10.1個百分點,占全省比重14.2%,比去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而成都經濟區比全省慢2.1個百分點,占比比去年同期降低1.1個百分點。
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透露,接下來,我省將借助老工業基地改造發展、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獲批等重大歷史機遇,繼續加大川南、川東北、攀西等經濟區的發展,進一步激活上述區域的活力。
現象:二產降,三產升
應對:拓寬民間投資渠道,抓緊開工新項目
60.3%——這是一季度全省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占全省整個投資的比重,對全社會投資增長貢獻率為72.1%,拉動全社會投資增長15個百分點。從近幾年的數據來看,上述數據都處于歷史高位。
第三產業投資主要包括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民生、社會事業項目。胡渤認為,以三產帶動投資,是西部省份當前的階段性特征,而東部沿海省份則多為第二產業帶動。“這樣的特征也面臨挑戰。”胡渤認為,第三產業的投資很大一部分來自政府性資金,需要進一步降低門檻,拓寬民間投資進入的渠道。
一季度我省第二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2.4%,較去年下降9.3個百分點,比全省平均水平低8.4個百分點,占全省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也較去年同比下降2.76個百分點。
全省工業投資同比增長15.4%,增速同比下降3.1個百分點,回落幅度要遠遠低于第二產業投資增速的回落。省發展改革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繼續加大工業投資,實現投資帶動力的“由三轉二”勢在必行。當前,尤其要抓好新項目開工建設。一季度全省共新簽約省外、境外重大項目100多個、投資額2200多億元;前不久全國知名民企入川座談會又簽訂300多個項目,投資額超過3300億元。這些,都要抓緊開工。還要繼續抓住西博會等契機,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二季度,我省要力爭新開工投資1000萬元以上技改項目500個,竣工投產500個,上半年力爭完成技改投資2200億元。
來源: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