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口紅利 四川或可保持10年


    時間:2013-03-08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昨日表示:雖然中國出現了勞動人口減少現象,但四川本來就是勞務輸出大省,還能保持更長時間的勞動力供給。這對四川來說是一個優勢,應該抓住這個機遇。“中國的人口紅利已經在消失,必須盡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所長蔡昉曾多次呼吁,應警惕我國“未富先老”。

      昨日,蔡昉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很大,雖然整體上出現了勞動人口減少現象,但不同地區情況不同。

      “四川本來就是勞務輸出大省,相對沿海地區來說,還能保持更長時間的勞動力供給。”蔡昉表示,人口紅利消失,對四川來說是一個優勢,應該抓住這個機遇。

      2012年人口紅利現拐點

      中國人口紅利已經消失,是在何時出現的拐點?蔡昉表示,中國人口紅利消失的拐點出現在2012年。

      他表示,判斷有無人口紅利有兩個指標,一個是勞動年齡人口,一個是將勞動年齡人口作為分母,其他年齡組如年幼、年老者作為分子得到的人口撫養比。

      如果勞動年齡人口增長和人口的撫養比下降,就會帶來人口紅利,反過來就沒有人口紅利。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2年我國15歲-59歲勞動年齡人口在相當長時期里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比上年減少345萬人。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報告認為,從2010年至2020年,勞動年齡人口將減少2900多萬人。

      蔡昉表示,在改革開放后的30年里,各地特別是沿海地區都享受到了人口紅利帶來的經濟發展。

      而現在隨著人口紅利的消失,勢必會對社會經濟產生影響,各地必須做好準備。

      此前,蔡昉曾編著了《中國是否跨越了劉易斯轉折點》一書,書中觀點是,我國已經達到了劉易斯轉折點,此前靠廉價勞動力支撐的經濟增長模式,將開始逐漸發生變化。

      經濟轉型中要經歷陣痛

      從幾年前開始,蔡昉就多次發表文章指出,人口紅利的消失,進入老齡化社會后,將會呈現“未富先老”的狀態,所以必須予以足夠的警惕。

      人口紅利消失后,必然會帶來經濟增長降速。蔡昉認為,失去了人口紅利,相應的推動經濟增長的手段也要發生變化。“過去我國推動經濟高速發展,是以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后就要轉到依靠技術、生產力提高和勞動者素質提高上來。”

      兩會期間,廣東省長朱小丹說,幾年來廣東GDP雖然還是全國第一,但是和第二名江蘇差距很小。“這是由于我們主動放緩經濟增速。”朱小丹說,廣東經濟轉型,肯定要經歷陣痛。

      蔡昉說,美國也有類似研究,淘汰無效率的“僵尸企業”,有效率的企業能得到更多資源發展壯大,導致整體經濟的生產率提高。美國的研究顯示,這種“創造性破壞”所帶來的生產率進步,約占全部生產率進步的30%-50%。

      此外,蔡昉還建議在勞動力投入方面進行挖掘。“中國1.6億農民工沒有城市戶口,一般干到40歲左右就離開城市回鄉了,如果能給予這部分人城市戶口,享受平等的城市公共服務,他們也可以像城里人一樣,再服務20年,工作到60歲。”

      優勢 相對全國特別是沿海地區來說,四川還能保持更長時間的勞動力供給,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機遇 四川如果抓住這個機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四川可能還會保持10年較高的增長速度

      四川應抓住人口紅利機遇

      勞動力供給 四川有優勢

      華西都市報:人口紅利消失對區域經濟的影響會有多大?

      蔡昉:中國很大,目前是在整體上出現了勞動人口減少的情況,但是具體到不同的地區,情況又會有所不同。四川本來就是勞務輸出大省,因此相對全國特別是沿海地區來說,四川還能保持更長時間的勞動力供給,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四川應該抓住這個發展機遇。

      應抓住機遇 承接產業轉移

      華西都市報:那么該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呢?蔡昉:從這些年的觀察可以看到,四川在產業轉移和承接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這很好。四川是人力大省,其實也是人力資本大省。成都的高校很多,科技力量也很強,但這并不是說要所有的產業都要發展成高新產業,甚至要趕超沿海地區。在全國人口紅利消失,經濟增長速度減慢時,四川如果抓住這個機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四川可能還會保持10年較高的增長速度。

      吸引勞動者 發展城鎮化

      華西都市報:人口紅利消失對城鎮化有什么影響?

      蔡昉:城鎮化過程對勞動力的需求會更強烈一些,工人的工資會上漲得快一些,吸引力也更大一些,因此城市化也就更快一些。但是這時就更加凸顯城鎮化是“人”的城鎮化,是吸引勞動者的城鎮化,吸引人才的城鎮化。

    來源: 華西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