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報網消息 在全國茶葉頂尖區域品牌行列,作為全國茶葉主產區之一的四川能拿出哪一個區域品牌與之競爭? “區域品牌是川茶最大的短板,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川茶企業品牌的強勢。”2月23日,省茶葉研究所所長王云認為,目前,全省茶園總面積400萬畝,茶葉總產量達16萬噸,產業綜合產值超越100億元。竹葉青、敘府等川茶品牌已躋身全國茶葉企業前列,但川茶區域品牌培育相對較弱,距離西湖龍井等國內頂尖區域品牌仍有不小的差距。
又到春茶上市季節,宜賓、雅安、樂山等我省茶葉主產區的春茶都已陸續上市,新一年的區域品牌突圍戰已經打響,作為我省重點打造的三大區域品牌的宜賓早茶、峨眉山茶、蒙頂山茶,今年又有何新舉措?記者走進四川茶葉主要產區,探變化,問謀略。
先聲奪人宜賓早茶叫響早優雙絕
2月5日,宜賓市翠屏區、筠連縣、江安縣3個早茶生產地部分生態茶園同時開園采茶,由此拉開了2013年川茶采摘上市的序幕。緊接著,宜賓市政府舉辦宜賓早茶節,2月26日在成都召開宜賓早茶推介會。據了解,宜賓早茶與國內同緯度茶葉主產區相比,有冬季氣溫高、空氣濕度大、春季回暖早等獨特的氣候優勢,茶葉每年在2月上旬就可開園生產上市,一般比省內其他地區和江蘇、浙江一帶茶葉主產區要早15-30天,且品質絕佳,早優雙絕。手握早優核心優勢,宜賓市政府決定通過早茶節的舉辦,將宜賓茶打造為全國頂尖區域品牌。
“自2008年開始,宜賓已連續4年舉辦早茶節。4年來,宜賓茶葉產量翻了番,產值則翻了兩番,2011年達到了69.46億元。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經過4年探索,宜賓早茶節已逐步走向專業化、品牌化、標準化,帶動宜賓茶產業向現代化方向發展,我們將以宜賓早茶節為平臺,推進品牌戰略、名牌企業戰略,力爭到2015年實現再翻一番的目標,即實現100億元產值。”宜賓市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雙輪驅動峨眉山茶打造“綠茶之都”
“現在一畝茶葉的產值提高了很多,‘峨眉山茶’的品牌效應幫了大忙。”2月22日,有著10多年種茶經歷的夾江縣建欣村茶農伍朝清告訴記者,現在很多茶廠都使用“峨眉山茶”標志來做成品茶,本地茶葉需求量增加,帶動了整個茶葉市場的效益。
當日,記者從樂山市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處了解到,圍繞著提升“中國綠茶之都”的戰略構想,從2012年開始,樂山市每年用于茶葉發展的專項資金達到1500萬元,撬動各級資金2.08億元,其中,地方整合項目資金6300萬元,地方財政配套1500萬元,業主和農民自籌1.3億元。“這其中的10%-15%的資金主要用于峨眉山茶品牌的打造,包括廣告宣傳和對使用‘峨眉山茶’品牌的企業予以補助。”樂山市農業局經作站孫站長告訴記者,企業品牌、區域品牌的打造,已成為驅動該市打造“中國綠茶之都”的有力舉措。
據了解,該市已確定培育峨眉山茶“五朵金花”即竹葉青、峨眉雪芽、仙芝竹尖、一枝春和森林雪。其中,竹葉青2012年的利潤超過了6億元,以單個茶企的利潤,竹葉青已經超過了龍井、鐵觀音、普洱等。
文旅結合蒙頂山茶刷新品牌高度
“今年將陸續舉辦以祭拜茶祖和春茶交易會為主的系列茶事活動,通過茶文化旅游業、品嘗推薦、采茶技能大賽、攝影、征文等系列活動,進一步拓展蒙頂山茶的影響效應。”2月22日,名山縣茶葉局相關負責人透露,蒙頂山茶區域品牌的打造已站在嶄新起點。
去年12月31日,名山縣“蒙頂山茶”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認定為2012年度中國馳名商標,成為四川省首個茶葉類地理標志類馳名商標。據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評估, “蒙頂山茶”品牌評估價值為12.72億元,名列全國第17位、四川省第一。自2004年開始,名山縣陸續舉辦了8屆蒙頂山國際茶文化旅游節,以政府搭臺、企業唱戲的形式,宣傳推廣名山縣茶葉企業和“蒙頂山茶”品牌的一系列名優茶,引導成立8家茶業集團公司,實現茶企抱團發展,并組織茶企參展各類茶博會等活動,使“蒙頂山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大大提升。同時,名山縣還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提升品牌的影響力。據該交易所相關負責人介紹,有了這個交易所,通過網上交易,將使蒙頂山茶葉的交易渠道更寬闊、更便捷。最為重要的是,它將使蒙頂山茶產業擁有更多的市場話語權和定價權。
延伸閱讀
品牌困局:
缺乏品牌意識川茶成“名茶”原料
隨著市場化競爭的愈發激烈,川茶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光環。
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自上世紀90年代打破獨家經營后,各地區大大小小的茶葉企業紛紛上馬,追逐產量,不顧質量,見錢就賣,成為不少茶企“暴發戶”型的經營銷售模式,甚至有的產地出現茶葉交易價低于采制成本價。川茶的不足之處就在于只是生產大量的茶胚子,這樣的初級產品別人拿去精加工,貼上品牌標簽,直接進入消費市場,賺取利潤。
四川省茶葉學會秘書長劉以煌也坦言,川茶業界存在“殺雞取卵”式的浪費資源行為的同時,更透露出一個業界眾所周知的秘密——省外一些企業趁機紛紛入川低價收購質量較好的川茶,精加工后,轉手間價格就翻了幾番。省內茶葉企業輸給省外同行們的另一方面,就是沒有市場經濟中必備的品牌意識。
“成品茶葉最大的利潤在品牌銷售這一塊,而四川省70%左右的茶葉都作為原料賣到了江浙一帶,為他人作了嫁衣。”省農業廳經作處高級農藝師段新友說,四川作為一個產茶大省,其實有許多叫得響的名茶,例如竹葉青、蒙頂皇茶等,這些名茶占據高端市場。但省內不少企業有質量農藥殘留、重金屬超標等問題、銷售渠道問題,四川茶葉呼喚重樹品牌。
外來沖擊:
外茶攻勢漸猛川茶遭遇市場擠壓
日前,由世界茶文化交流協會、四川省茶藝術研究會舉辦的“川茶市場現狀和營銷模式”探討會透露,從2006年起,川茶受到普洱茶、鐵觀音等外來茶葉的沖擊,本土市場份額減少了近20%。
茶文化專家王龍介紹,四川茶葉以前主要以綠茶為主,花茶為輔。近年來,四川茶葉的消費市場變化較大,但隨著鐵觀音、普洱茶等老牌名茶大舉進入四川市場,川茶市場正面臨新的挑戰。
“普洱茶的銷量逐漸超過了綠茶和花茶的銷量,由于我們店提供普洱定制,不少顧客紛紛在我們這里定制茶葉。”紅星路附近某茶葉經銷商告訴記者,鐵觀音、普洱茶等外來茶葉通過幾年的銷售積累,已逐漸成為川茶強勁的競爭對手。
記者點評:
企業品牌區域品牌
川茶用兩條腿走路更穩健區域品牌與企業品牌猶如驅動川茶發展的兩個輪子、兩條腿,區域品牌強而企業品牌弱或企業品牌強而區域品牌弱,猶如一瘸一拐,都不利于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只有兩者配合得當才能跑出“加速度”。從最開始的企業品牌與區域品牌雙弱,到如今企業品牌的強勢崛起,應該說這是近年來川茶品牌建設一大亮點。然而,川茶企業品牌的越加醒目,區域品牌的弱勢對行業發展的制約越加明顯,我省擁有很多發展茶產業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宜賓早茶、峨眉山茶、蒙頂山茶等區域品牌日趨成型,然而,橫向同全國茶產業發達省份比較,差距仍然明顯。要進一步打造區域品牌,地方政府更應該加強品牌規劃與扶持,建立完善的區域品牌標準,對區域茶葉建立更加嚴苛的標準體系,夯實區域品牌發展的安全基石,同時,積極培育區域龍頭企業品牌,實現龍頭引領區域,區域提升產業的生動局面。而作為龍頭的企業品牌則應當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在促進自身品牌提升同時,要帶動行業兄弟企業的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效應和品牌集群效應,有力助推川茶產業健康快速發展。
春茶快訊:
竹葉青春茶全面上市
2月25日,記者從四川峨眉山竹葉青茶業公司獲悉,竹葉青新茶即將全面上市,登陸全省各大專賣店。作為川茶的領袖品牌,憑借其對品質始終如一的追求,品味竹葉青春茶已成為愛好飲茶者的一個習慣。
據了解,竹葉青產自峨眉山,這里與生俱來的優越地理環境,為茶葉優秀品質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去年冬季持續的峨眉瑞雪,在海拔800米—1200米的高山茶園里,皚皚白雪包裹著肥沃的土壤,催生出比以往更加豐富的有機物質;而寒冷的天氣也讓茶葉生長緩慢,便于充分吸收土壤中的營養。
來源:四川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