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將把蠶桑絲綢產業打造成為“朝陽產業”


    時間:2013-02-07





      《四川省蠶桑絲綢產業發展規劃綱要2013-2022年》已于近日發布。該規劃提出,我省將把蠶桑絲綢產業打造成為“朝陽產業”,到到2022年,全省基本建成多元化高效化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體系。

      2022年達到1000億元。目標和優勢10年目標全省基本建成多元化高效化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體系,桑園面積在2010年180萬畝基礎上,2015年達到200萬畝,2022年達到300萬畝;全產業總產值在2010年250億元基礎上實現翻兩番目標,其中2015年達到500億元,2022年達到1000億元。

      規劃對我省蠶桑絲綢行業進行了分析:四川蠶繭質量居西部最好水平,桑葉、桑果品質居全國最優。隨著我國“東桑西移”工程和新一輪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正成為我國蠶桑絲綢產業的主要轉移承接地,產業發展潛力極大。

      目前,全省年產絲類產品2.8萬噸,占全國總量的25%,蠶絲產量位居全國第一。現有桑園面積180萬畝,年產蠶繭7萬多噸,全省蠶種良種繁育體系配套,年產優質蠶種200多萬盒,蠶繭、蠶種生產數量僅次于廣西,居全國第二位。2011年生產絲織品2.3億米,出口真絲服裝94萬件,蠶桑絲綢產業總產值245億元,出口創匯3.3億美元。全省已基本形成了攀西、川南、川北三大優勢蠶桑產業帶。

      近年來,我省圍繞蠶桑絲綢文化資源開發作了大量探索和實踐,新建的成都蜀錦工場、四川絲綢博物館、錦門絲綢文化主題公園、郫縣安靖蜀繡文化產業園、南充“千年綢都第一坊”、絲綢文化公園、南充絲綢文化展示館、蠶桑生態博物園等充分展示了我省蠶桑絲綢文化資源開發深入推進的新成就。

      規劃提出,要突出多元化發展。大力開發桑、蠶、繭、絲資源新用途,將傳統蠶桑絲綢產業鏈向文化旅游、食品工業、醫療保健、新型化工、建筑材料、環境保護等領域延伸,構建多元化、多層次的現代蠶桑絲綢產業鏈,構筑蠶桑絲綢產業效益新的增長極。

      布局和路徑

      總體布局

      促進優勢區域聚集發展,以“錦城”——成都、“綢都”——南充、“繭都”——涼山為基礎,打造3個“蠶桑絲綢文化旅游名城”,建設蠶桑絲綢產品集散交易中心(南充)、絲綢高檔精品展示中心(成都)和繭絲交易中心(涼山);將桑、蠶生產能力布局在攀西、川南、川中北3個產業帶40個基地縣;以成都、南充、涼山、綿陽、宜賓、內江、資陽、廣安、自貢、眉山為重點,聚集建設10個優質絲綢、服裝、家紡及蠶桑資源新興產業工業園區,形成“三城、三帶、十園區”的總體布局。

      規劃提出,將300萬畝桑園布局在40個基地縣(其中,20個重點縣),形成450萬噸桑葉、80萬噸桑果、450萬噸桑枝生產能力。其中,蠶繭生產能力15萬噸。將300萬張蠶種產能布局在20家重點蠶種場、10家核心蠶種場、6座冷庫。

      將優質繭加工布局在40個基地縣。將繅絲、織綢、服裝、家紡產能布局在南充、成都、內江、資陽、涼山、宜賓、綿陽、自貢、眉山、廣安等10個市州,其中,繅絲織綢布局在10個園區、30個重點企業;服裝、家紡布局在10個核心企業。形成4萬噸繅絲、4.5億米織綢、6000萬件(套)服裝(家紡)生產能力。

      蠶桑絲綢文化旅游產業集中布局在成都市、南充市、涼山州。重點打造蠶桑絲綢文化街區和蠶桑絲綢文化產業園,使之成為我省蠶桑絲綢文化的展示中心、互動體驗中心和高端絲綢產品消費中心;以南方絲綢之路、蜀錦、蜀繡、嫘祖文化為載體,進一步完善絲綢博物館、蜀繡文化產業園等,培育以蠶桑絲綢文化為主要內容的文化產業示范園、文化小鎮和基地,打造蠶絲歷史文化、專題旅游項目和產品。

      在40個基地縣、20個重點縣現有基礎上,采取新建與改造相結合,以擴建和改造為主,建設高標準桑園和生態桑園。根據桑葉、桑果用途及加工需要,推廣相應的良種良法技術和“桑+馬鈴薯”等糧經復合桑園種植經營模式。著力培育一批年養蠶15-50張的適度規模養蠶農戶,促進養蠶生產加快向適度規模養蠶戶集中。

      加快推進繭絲綢加工提檔升級,支持繭絲綢企業開展機電一體化、智能檢測、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節本增效的先進工藝技術改造。

      著力開展大宗資源化利用,重點支持具有前期開發基礎的企業擴大生產規模和實施技術升級,鼓勵支持行業外大型品牌企業參與桑蠶繭資源綜合開發。實現無公害農產品全覆蓋、爭創綠色食品30個、有機農產品20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0個、中國絲綢高檔標志10個、中國馳名商標10個、中國名牌5個、四川省名牌20個。

      蠶桑絲綢文化建設工程:擴建、新建10家蜀錦、蜀繡、蜀繪生產和絲綢旅游工藝品生產。在成都、南充新建、擴建絲綢博物館4個、蠶桑絲綢文化產業(創意)園4個,蠶桑生態博覽園3個。支持涼山以“南方絲綢之路”節點、紅色文化資源及“火把節”等彝族文化元素開發為重點,打造川西南歷史文化旅游品牌。支持南充結合紅色旅游文化舉辦蠶桑絲綢文化節。支持鹽亭縣改造擴建“嫘祖故里”蠶桑絲綢文化旅游區、支持德昌發展“德昌桑果節”觀光旅游業。

    來源:四川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