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水興城造湖興山 “美麗成都”打造環城生態區


    時間:2012-12-03





      造>>>

      環城生態區圍繞繞城高速建設,涉及中心城區及二圈層11個區(縣),85公里長、總面積133平方公里

      治>>>

      生態湖泊水系規模達28平方公里,將建設6個生態湖泊及8片集中水生作物區,形成環城生態區的骨架

      興>>>

      它將成為連接天府新區和中心城區的一個重要紐帶,并且是最重要的一個生態屏障,一個市中心的生態屏障

      “六湖”>>>

      北湖、青龍湖、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和安靖湖,面積為12.2平方公里,占環城生態區比例為9.2%

       “八區”>>>

      北湖水生作物區、安靖水生作物區、龍潭水生作物區、青龍水生作物區、三圣水生作物區、錦城水生作物區、江安水生作物區和金沙水生作物區,面積為11.6平方公里,占生態區比例為8.7%。

      11月28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審議了《成都市環城生態區保護條例》。至此,成都環城生態區的建設,再一次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未來的成都環城生態區將會向蓉城市民呈現怎樣的美景?成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陳先龍介紹,整個環城生態區涉及85公里長、總面積達133平方公里環狀生態綠地帶的建設,其中生態湖泊水系規模達28平方公里。而生態湖泊水系中,將建設6個生態湖泊及8片集中水生作物區(簡稱“六湖八區”),形成環城生態區的骨架,最終形成環狀、水韻悠長、綠意盎然、獨具特色的大都市濕地景觀。

      “六湖八區”

      生態湖泊水系是核心

      《成都市環城生態區湖泊水系規劃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介紹稱,環城生態區是成都市全域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涉及中心城區及二圈層11個區(縣)、35個鄉鎮街辦,總面積133平方公里。其中,“六湖八區”生態湖泊水系將是整個環城生態區的核心,涉及面積28平方公里,約占環城生態區的21%。

      《方案》進一步解釋說,這“六湖”分別是指北湖、青龍湖、錦城湖、江安湖、金沙湖和安靖湖,面積為12.2平方公里,占環城生態區比例為9.2%;“八區”是指北湖水生作物區、安靖水生作物區、龍潭水生作物區、青龍水生作物區、三圣水生作物區、錦城水生作物區、江安水生作物區和金沙水生作物區,面積為11.6平方公里,占生態區比例為8.7%。

      “六湖八區”之外剩余的部分是河流及其他水體,總面積為4.2平方公里,占生態區的比例為3.1%。

      依河結湖

      將新建4個人工湖

      “六湖八區”生態湖泊水系將依托現狀河道,依河結湖而形成。

      陳先龍說,成都市目前有府河、清水河、江安河、東風渠、錦江5條主要河流;此外,還包括北湖和青龍湖2處主要湖泊。整個現有湖泊水系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構成了“六湖八區”的雛形。

      “因此,在‘六湖八區’的建設工程中,北湖、青龍湖是在原有湖面的基礎上進行擴建和景觀打造,剩余的四個湖則是需要進行人工開挖的新湖。”

      陳先龍說,屆時,安靖湖將從府河引水,江安湖、錦城湖則從江安河引水,金沙湖從清水河引水,青龍湖、北湖則靠東風渠供水。

      2016年底

      建成“六湖八區”

      陳先龍介紹,“六湖八區”中的錦城湖已于今年11月開建,計劃于2013年5月建成開放;而金沙湖也將在近期動工。“到2015年,6個湖將基本上形成景觀。”

      《方案》介紹,錦江“江灘”示范段作為“六湖八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將在今年年內開工建設。

      按照《方案》公布的進度,明年5月份錦城湖建成之后,將啟動北湖、青龍湖、江安湖的建設,同時也將啟動三圣、龍潭水生作物區的建設,并將百仁、石勝、叢樹等地規劃的小塊水體建設完成。到了2014年,江安河入錦城湖水系連通之后,便啟動安靖湖建設。

      陳先龍介紹說,在建設湖泊的同時,山體的營造也同步實施,構景建筑也會在條件成熟的地方逐步建設。到2016年底,“六湖八區”及水體建設將全面完成。

      因地制宜 6湖將成6種風格

      華西都市報記者從《方案》中發現,由于處在的位置、地形地貌的不同,6大湖的風格將依據當地的風情特色進行景觀打造。

      目前已開工建設的錦城湖主要根據其周邊多為住宅區的環境,著力構建親水親民、市民共享的自然生態樂園;規劃中的北湖則是以熊貓基地為依托,片植水杉竹林,打造以熊貓和竹海為主題的湖泊景觀及生態體系;青龍湖則保留部分林盤、稻田,發展并延續周邊地區的客家特色旅游;金沙湖則主要是以承載金沙文化為方向,以山、水、濕地為載體,展現巴蜀文化;江安湖則將體現田園風光,以自然生態的川西壩子、田園景觀為主導;安靖湖則是通過營造杜鵑花海等特色景觀,體現古蜀文化。

      “就拿目前正在建設的錦江‘江灘’示范段來講,全長5.6公里的‘江灘’,我們將它分成4段不同的風格進行打造,并且在滿足人們休閑娛樂的同時,又設計建造消落帶,使其具備了抵御洪水的功能。”陳先龍說。

      臨湖筑山 建慢行體驗設施

      如何保持湖水的流動性是建湖的難點,陳先龍說,為了不讓修建的湖變成臭湖、死湖,方案在規劃之初便有“依河建湖”的設想,即依托現有河道,傍河結湖,形成生態的河湖水系。這樣,既利用了地形地貌的特征,又考慮到了城市的未來發展空間和方向。

      在建湖的同時,成都市還規劃在安靖湖的北側建造安靖山,在金沙湖西北側建造金沙山,在青龍湖北側規劃青龍山,并且保留現有的天回山。依河建湖、臨湖筑山的工作完成之后,將會根據“六湖八區”各地的特色,在生態區修建一些具有文化、休閑、旅游功能的構景建筑,使山、水和建筑共同構成生態區完整的景觀系統。

      屆時,在各大湖區內部,還將建設稱為“慢行體驗系統”的一系列設施。陳先龍說,這些設施包括連通各水域的步道、游客服務中心(機動車非機動車停車場、公廁、醫務室、超市、智能信息亭等)。

      關鍵意義>>>

      建最重要生態屏障 造湖是“造福”

      “成都是一個依水而生的城市。”陳先龍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個城市的水,是很關鍵的。“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我們認識到水對城市的重要性,所以水對未來成都,特別是天府新區建設,對環城生態帶區的建設更重要。”

      陳先龍表示,但根據水資源規劃,到2020年,成都則會成為一個缺水的城市。“所以這個時候不重視生態環境建設,我們就對不起這塊地,也對不起將來的子孫。”

      他說,成都環城生態區的建設是圍繞繞城高速來建設的,仿佛是成都的邊緣地帶。但是,隨著天府新區的建設、城北的改造,它將成為連接天府新區和中心城區的一個重要紐帶,并且是最重要的一個生態屏障,一個市中心的生態屏障。“目前,天府新區的建設、城北的改造正在推進,此時我們不把生態區建成,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方案》還在前言中寫道:“環城生態湖泊水系的打造,具有治水興城的劃時代歷史意義,為成都市民提供生態休閑場所,為城市提供更充足的綠肺空間。環城生態湖泊水系對全域生態系統建設具有引領作用,是一項惠及子孫的福祉工程。”


    來源:華西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