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環城生態區
初步規劃六湖八區
繞城高速周邊,已劃定133平方公里的環城生態紅線,依托現有的錦江、江安河、清水河、東風渠等水系,以及北湖、青龍湖、東湖等既有水面,初步規劃了錦城湖、金沙湖等6大水面和8片大型水生作物區(“六湖八區”)
成都日前召開傳達黨的十八大精神大會,隨后市規劃局組織召開了專題會議學習領會。近日,成都市規劃局局長張樵接受本報記者采訪,重點介紹了成都如何落實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內容。
“明年,成都將開展全市生態體系規劃,劃定全域成都生態紅線,并通過立法保護,確保全市生態本底得到有效保護和利用。”張樵說,成都以前只開展了部分區域的生態資源規劃保護工作,如環城生態區,這次是對全市的山、水、田、林等生態本底進行規劃保護,讓城市建設永遠不占用生態資源。這將成為我市明年規劃工作的重點之一,計劃明年年內完成。
據了解,劃定全市范圍內的生態資源保護紅線在我市尚屬首次,包括龍泉山、龍門山等,以及各類水面、水系,都是生態資源保護對象,另外還將利用地理環境做水資源調蓄,并循環利用,同時將通過綠道體系把這些生態資源聯系起來。
環城生態區已劃定生態紅線
在成都繞城高速周邊,成都劃定了133平方公里的環城生態區,目前其規劃方案已經上報省委、省政府,下一步將扎實做好規劃實施工作。
成都環城生態區是以繞城高速兩側形成的中心城區一條環型生態綠環,是我市最重要的生態保護資源,其規劃和實施也是明年我市重點工作之一。據張樵介紹,133平方公里的環城生態紅線已經劃定,規劃已初步制定,市規劃局正按項目制定環城生態區實施規劃。據了解,成都將依托這一區域,通過生態湖泊和大型水生作物區的建設,形成我市最重要的生態區域。
六湖八區 金沙湖即將動工
上月末,環城生態區域內的錦城湖項目已經開工,預計明年5月底與市民見面,這是環城生態區首個項目,另外,眼下正在制定金沙湖的規劃編制工作,將在不久后動工。記者了解到,該項目位于城市西北,毗鄰清水河畔,為成都繞城高速和芙蓉大道交匯路段的“198”區域,橫跨溫江區、青羊區,初步規劃水域面積約2000畝,項目將利用清水河取水,在湖岸周邊形成數百畝的水生作物區。
張樵表示,環城生態區初步規劃了錦城湖、金沙湖等6大水面和8片大型水生作物區(“六湖八區”),分成若干項目區。通過依托現有的錦江、江安河、清水河、東風渠等水系,以及北湖、青龍湖、東湖等既有水面,最終達到規劃的目標。
據介紹,每個項目將通過打造,結合原有地勢地貌,特別是林盤和農田,形成具有成都特色、供市民游玩的大型開敞空間和體育運動場所。
水上可行船 地上綠道連
“按照最初想法,環城生態區內的水面、水系將連通一體,但由于成都地勢高差較大,只能在每個項目內形成水面或水系相連,可以在水面上行船,地面通過綠道體系進行連接,將成為保護成都生態環境、市民游玩的好去處。”張樵表示,這些水面和水系還具有調蓄作用,汛期可以接收洪水,也能為下游補水,改善錦江水質。
“通過突出‘文態’建設,規劃建設一批文化設施,每個項目將有自己的本地文化特色。”張樵稱,這些文化設施都將成為區域文化標志,并且都立足本土文化。同時,環城生態區的項目還兼具避難疏散場所的功能,劃定了區域,規劃了相應應急避難設施。另外,因為是公共開放區域,在交通上,最大限度地考慮通過公交、地鐵等公共交通到達該區域。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