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省醫院,人類疾病基因研究實驗室內等待測試的基因樣本。
存放樣本的冰箱,-80℃。
實驗人員將樣本放入液氮罐保存。
實驗人員正在檢測基因樣本。
生物銀行運行流程華西都市報記者崔燃攝影陳羽嘯制圖楊仕成
長啥樣?
生物銀行使用- 80℃冷柜存樣本,占據一棟大樓,面積達數千平方米。
怎么存?
采集人體的體液、血液和組織樣本,分析并對比每年甚至每月的變化。
怎么取?
刷一下卡,容易得什么病、不能吃什么藥等健康信息都會進行提示。
持一張磁卡,在自助服務系統上刷一下,一生的基因、蛋白質及代謝情況就將顯示出來,容易得什么病、不能吃什么藥、應當采取什么樣的生活方式,都會自助進行提示,這就是生物銀行,一個看似離我們很遙遠的事物。近日,中國科學院與四川省人民政府合作,將在省醫院建設生物銀行,并在省內抽取5000位市民,定期抽取血液樣本,跟蹤35歲-60歲期間的基因、蛋白、代謝情況,并逐步將生物銀行面向社會全面開放。將健康密碼存入銀行,已經不再遙遠。
生物銀行/業務
早期發現癌癥或將成常態
開戶 記錄一生健康走向
省醫院副院長、人類疾病基因研究四川省重點實驗室主任楊正林是生物銀行項目的負責人,他用了一個形象的比喻來詮釋生物銀行的意義,如果說金融界的銀行儲存的是真金白銀,那么生物銀行將儲存的是一個人一生的健康走向。
通過定期提取體液、血液等生物樣本,在生物銀行“開戶”的人們可以將自己一生的健康密碼進行儲存,通過對比記錄,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
個人 預測預防突發疾病
生物銀行將扮演“疾病預言家”的角色。通過對比每年甚至每月的蛋白質變化,很多突發疾病將可以被預測或預防。
如果一個人10年間的血壓都保持在低壓50高壓90的范圍內,突然在某一天低壓升到了80,如果沒有跟蹤記錄的情況下,這樣的血壓將被認為是正常的。但如果有生物銀行的記錄,跟蹤了蛋白質的改變,就有可能發現某種疾病的表現。
“就像股票的曲線一樣,個人賬戶中的基因、蛋白質、代謝變化將和曾經患過類似疾病的病人進行對比,當曲線吻合時,就可以預測出患病的危險幾率。”楊正林說,如果在生物銀行的樣本積累到一定程度,早期發現癌癥等疾病或將變成一種常態,實現從身體感應發現疾病到運用生物技術嚴謹地預測疾病。
家庭 收集家族遺傳密碼
在一家人都在生物銀行“開了戶”的情況下,家族遺傳病的密碼也將被解開。
甚至在妊娠前,夫妻雙方都可以將自己的生物銀行數據輸入系統進行對比,計算出孩子患遺傳疾病的幾率。如果你的父親是謝頂,他的基因也可能幫你預測謝頂的幾率和時間。在人類進入生物銀行時代后,基因記憶將世代傳承,成為一個家庭的重要財產。
生物銀行/運行
首批將在川隨機選 5000“儲戶”
取樣 個人信息嚴格保密
目前,即將開始的生物銀行項目并不會直接向每位市民公開。省醫院將在四川范圍內的社區中隨機選擇5000名35歲-60歲間的市民第一批參與這項測試,四川將成為全國首批進行全方位生物銀行跟蹤測試的地區。在省醫院設立生物銀行項目后,北京也將設立同規模的生物銀行,兩家生物銀行將會逐漸形成全國性的覆蓋。
省醫院在提取標本后,將通過基因測序儀、蛋白質譜儀等基礎設備對基因、蛋白和代謝產物進行分析,以產生第一批測試數據,被選定的測試者將定期提取樣本,并對疾病、生理變化展開研究預測。
楊正林同時表示,為了維護社會倫理,整個生物銀行的樣本庫將得到嚴密的保密看守。比方說,男女雙方相親,女方通過生物銀行看到男方的父親有嚴重的遺傳病,男方也有一定幾率產生這種病,最終可能導致兩人分手。在一定程度上,家族病史是一個家庭的隱私。
儲存 -80℃24小時監控
生物銀行儲存的是人的體液、血液和組織樣本,為了保存這些極易在外界干擾下變質的標本,即將建設的生物銀行將使用零下80攝氏度以下的低溫對樣本進行保存,保存的時間越長,溫度將控制得更低。
目前省醫院已經擁有五臺這樣的低溫冷柜,即將落成的“生物銀行”將可能占據一棟大樓,面積達數千平方米,存儲設備量也將增多。除了采用雙電源保證供電外,冷柜的溫度將通過互聯網24小時發送到監控人員的手機上,如果冷柜溫度發生不利于標本的變化,標本將第一時間進行換位儲存。
分析 制作基因百科全書
剛出生時,聽力尚佳,突然因為一種基因變化產生耳聾,這并不是聳人聽聞。在標本提取、排序并輸入設備后,生物銀行將開始一個不斷收集信息的過程。
據省醫院生物銀行項目組介紹,生物銀行將在建立后不斷地添加影響基因作用的新藥物、新研究發現、個體生活習慣等數據,制作一個不斷更新的基因百科全書,系統會根據生物銀行使用者的基因情況自動發出警報。
在這個信息吸納的過程中,與省醫院合作共建生物銀行的中科院將起到重要作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等單位將提供全方位的生物技術支撐,研究成果將第一時間與個人檔案互動。
生物銀行/未來
向社會開放 刷下卡查基因
省醫院規劃的生物銀行項目將在測試之后擇期向社會全面開放,屆時,開戶人只需要一張磁卡就可以在特定的終端上查詢自己的健康信息。
在參與生物銀行的人數不斷增加后,生物銀行中的每份樣本都將成為區域疾病研究的重要依據,這些依據將與世界上的生物銀行進行交互,最終形成地球村式的生物銀行。
丹麥:今年建成“全民”生物銀行
生物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的丹麥2012年建成并對外開放國家生物樣本庫,這是全球最大的生物樣本庫之一。該庫位于丹麥國家血清研究所內,現有600萬份丹麥國民的生物樣本,包括丹麥國家血清研究院已收集和儲存的一個多世紀以來丹麥人的生物樣本,預計未來數年樣本將增至1500萬份。
僅有500萬人口的丹麥能建成如此龐大的生物樣本庫,主要歸功于人口登記制度和完備的醫療體制。每個丹麥居民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人口號碼,其社會保險、生老病死等信息都與這個號碼相關聯。
生物樣本庫可謂世界上最有意義的“銀行”,這已經是世界各國的一種共識。因為它儲存的雖然不是物質財富,卻是比金錢更珍貴的健康財富。從這種意義上說,生物樣本庫的建立,不僅是生物醫學研究的一大進步,也是造福人類健康的一大善舉。
來源:華西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