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珍稀大紅鸛 隨寒流漂到四川?


    時間:2012-11-06





      這是我省首次拍到大紅鸛,四川鳥類的種類或將再次刷新它可能來自哈薩克斯坦要遷徙往印度、巴基斯坦等地前幾天經過新疆時遭遇寒流,無法降落 

      區別 

      如果是喂養的,營養豐富,大紅鸛的體色應有紅色;而野外長途跋涉,會缺少食物營養不良,毛色黯然失色 

      分析 它的翅膀磨損很大,推斷是長期飛行造成。處于幼年期,容易掉隊迷路,也增大了野生的可能

      前日,觀鳥愛好者在廣漢鴨子河拍到一只幼年的世界珍稀鳥類大紅鸛,它的翅膀有磨損,羽毛黯然失色,看著有些虛弱。

      這只大紅鸛從哪里來?是因為近段時間降溫,遇到強大氣流被帶至此地;是在飛行過程中掉隊迷路;還是有人飼養,它逃跑了?一時間,引來不少鳥類愛好者爭議。如果大紅鸛是野生的,四川鳥類的種類將再次被刷新。

      成都觀鳥協會理事巫嘉偉說,這是我省首次拍到大紅鸛。 {優雅而孤獨}

      大紅鸛落單鴨子河

      前日,成都觀鳥協會理事巫嘉偉來到廣漢鴨子河,對四川省越冬水鳥遷徙進行調查。下午2點20分,巫嘉偉拿著望遠鏡向河對岸望去,突然在成群的白色蒼鷺隊伍中,發現一只與眾不同的鳥。

      灰色的嘴,形似靴,頸甚長,淺褐色的翅膀邊緣帶著一點紅色。它有1米多高,一雙細長的腿,優雅而孤獨地站在淺灘上,頭微微向上昂。“大紅鸛?”巫嘉偉覺得這不是真的,因為大火烈鳥在中國并無分布,在國內都很罕見。

      他趕緊再次拿起望遠鏡仔細觀察。2分鐘后,坐在河岸邊釣魚的人突然站起來,這只鳥受到驚嚇,揮動著翅膀,伸直頸部,發出“咕噥”叫聲,從200多米遠的地方,順著河道朝巫嘉偉飛來,最近時離他僅80多米遠。此時,巫嘉偉看清楚了,這確定是一只大紅鸛,他按動快門,記錄下來。

      隨后,大紅鸛停在一塊淺島地上,低頭覓食。由于不適應環境,有青苔總是粘在大紅鸛的腳上,它只有不停地將青苔舔掉。

      巫嘉偉說,2010年,全球性瀕危鳥類紅胸黑雁現身鴨子河。這次發現大紅鸛和紅胸黑雁是在同一地點。 {翅膀磨損大}

      極有可能是野生的

      巫嘉偉說,極其喜歡結群生活的大紅鸛,孤獨地在鴨子河的淺灘上生活,會讓它的危險系數加大,例如覓食、遇到天敵等困難。目前,大紅鸛有些虛弱,不過根據觀察,飛行和覓食能力都沒有問題,因此不會對它進行人為干擾。鴨子河保護站的工作人員已得知該情況,會加大監測,密切關注大紅鸛的狀況。

      據巫嘉偉推測,這只大紅鸛極有可能是野生的。它的翅膀有很大的磨損,羽毛黯然失色,可以推斷是經過長期飛行而造成的。這只大紅鸛是亞成體,處于幼年時期,比較容易掉隊、迷路,更加增大了野生的可能。它對人類有一定警覺性,如果是動物園飼養的話,一般腳上都會有環志,而它的腳上并沒有,喂養逃逸的可能性較小。如果大紅鸛為野生四川鳥類的種類將被刷新

      昨日下午3點過,成都觀鳥協會會長沈尤趕到鴨子河,看到大紅鸛依舊在獨自漫步、休憩。沈尤說,在2005年8月,他在內江回成都的高速路上,看到公路左側有一只大紅鸛在飛,它身上有一點淡紅色,嘴也帶紅色,但他并不能確定是野生還是家養的。

      沈尤說,野生大紅鸛和家養大紅鸛,有一些微小區別。如果是家養的,營養就會很豐富,它的體色應該有紅色;野外長途跋涉的,就會缺少食物,營養不良,毛色黯然失色。

      “大紅鸛在我國并沒有分布,這些年,僅在西安浐霸、湖南洞庭湖等地有極為零星的記錄。”沈尤說,如果這只大紅鸛是野生的,則是在其從哈薩克斯坦到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家遷徙的路上,經過新疆時,遇到前幾天的寒流,無法降落而被帶到了此地。

      如果大紅鸛是野生的,四川鳥類的種類將再次被刷新。不過,它究竟是飼養逃逸的還是野生的,現在都沒有可靠證據。

      大紅鸛又名大火烈鳥,體大而甚高(130厘米)的偏粉色水鳥。嘴粉紅而端黑,嘴形似靴,頸甚長,腿長,紅色,兩翼偏紅。

      分布在中美洲及南美洲、非洲、南歐、中亞及印度西部,已被國際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列為因氣候變化而瀕臨滅絕的野生動物。每年6-7月,大紅鸛在南歐等地繁殖,10-11月會離開繁殖地,遷徙到印度西部等地過冬。它主要棲息在鹽水湖泊、沼澤及礁湖的淺水地帶,以水中甲殼類、軟體動物、魚、水生昆蟲等為食。

      分布范圍:中美洲及南美洲、非洲、南歐、中亞及印度西部。

      分布狀況:漂鳥。亞種roseus最近在中國西北部有群鳥及單個鳥的記錄,洞庭湖有一鳥記錄,可能是阿富汗或哈薩克斯坦中部繁殖群中分離出來進入中國的。

      壽命大約為20年-50年。

      新聞回顧

      飛越數千公里北極孤雁迷路鴨子河

      2011年1月20日,四川廣漢的鴨子河,成都觀鳥會會長沈尤發現一只全球性瀕危鳥類紅胸黑雁專家稱紅胸黑雁到中國內陸過冬十分罕見。

      紅胸黑雁繁殖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北極凍原地帶,每年9月中旬至9月末,它們會成群離開繁殖地,遷徙到歐洲東南部的黑海西部、里海南部等地過冬。從理論上講,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是紅胸黑雁越冬的活動區域,它出現在四川,應該說比較正常,只是非常罕見。沈尤說,就像人行走在道路上一樣,鳥類也有遷徙通道。鴨子河正好在這條通道之上,所以每年冬季,都可以在保護區看到不少候鳥的身影。

    來源:華西都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