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企業商務對接會在汶川映秀鎮舉行,英國商務人士表示——
西博會開到了汶川縣映秀鎮。
9月27日,參加中英企業商務對接會的代表們從成都出發,經一個多小時車程來到了映秀鎮。“Beautiful!”首次來到汶川的英國企業家們感嘆道。不只視覺受到沖擊,在一上午的對接中,包括汶川企業在內的40多家川企,給前來考察投資機會的英國企業留下了深刻印象。“與東部沿海相比,目前西部的潛力更大,投資四川遇上了最好時機。”英中貿易協會副總裁劉慧明表示。而本地企業家熱情更高,“這次來參加對接會,就是想獲得出口英國的銷售渠道。”川西磁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羅代貴充滿期待。
英企找市場:
“四川將成為我們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西博會是很好的投資貿易平臺,我們這次帶來近10家英國企業,涉及旅游規劃、建筑規劃設計、金融及風險管理、工程管理及咨詢等行業,希望為英企尋找合作機會。”劉慧明侃侃而談,對此行充滿信心。
英國是歐洲第四大吸引中國企業投資的國家,去年,英國企業在中國的投資已超過10億英鎊。“機會從來不是單向的,雙向的需求會在未來不斷增加。”英國企業家們開始把眼光朝向中國西部。
在英中貿易協會的一個內部研究中,西南地區的成都、重慶等城市已成為一個核心發展群,覆蓋超過1億的人口,“盡管目前東部財富仍居多,但西部潛力巨大”,劉慧明認為,西部目前經濟高增長率就很能說明問題。
“西部各行業的發展也為英國企業的進入帶來了機會。”韋萊集團成都分公司經理范曉文認為,比如在先進制造、創意、金融、綠色建筑等英國有特色有優勢的產業上,“和中國西部特別是四川就有可以對接互補的地方”。
成都北新知識城置業有限公司項目經理鄧先兵本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參會,沒想到在對接會上卻收獲了意外驚喜。
英國綠舍都會是一家專注于可持續城市更新與生態建筑的設計公司,在其總監張進靜眼里,汶川的災后恢復重建展示出四川對建設生態、可持續建筑的重視。“這就是市場所在。”張進靜堅信:“四川將成為我們在中國最重要的市場之一。”
聽聞此言,鄧先兵主動向張進靜遞上名片,希望對方能參與到一座兒童城的規劃建設當中。
川企抓機遇:
“希望能讓英國人喝上汶川茶”
對接會上,劉慧明對四川九寨茶葉有限公司的綠色茶葉很感興趣,主動和這個公司的總經理彭慶生交換了聯系方式。這讓彭慶生覺得和英國企業的合作并非夢想,“英國人有喝下午茶的習慣,我們希望能讓英國人喝上汶川的茶”。
“太漂亮了!”首次來汶川的中歐互動商務咨詢公司董事長劉莉嘉一下車就被頭戴精美頭飾、身著傳統服裝的羌族女孩吸引住,“藏羌文化對英國人很有吸引力,四川文化資源應該走出去”。
劉莉嘉介紹說,河南少林寺武術文化在英國做得很成功,堅持定期演出,打出了自己的品牌,“汶川藏羌歌舞,乃至四川川劇等文化產業都可以借鑒,最先可以從參加藝術節開始,然后往大產業化方向發展。”
有好的資源,如何找準合作切入點?在對接會現場,汶川提供的招商名錄里,旅游業是大塊頭。“我們離成都很近,旅游資源豐富,正在積極融入‘一小時經濟圈’。”汶川縣副縣長朱銳表示:“歡迎有實力的投資方進入景區,進行整體打造,提速我們的旅游產業發展。”
“我對此很有興趣,可能下個月就會介紹英國企業過來考察。”ELI控股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負責人麥克·曼克林說。作為一家英國的投資公司,他們在中國就設立了兩個辦公室,一個在北京,一個在成都。“受益于西部大開發,成都發展迅速,與北京上海相比,這里有更多的機會沒有被發掘。”而作為中英企業之間的牽線人,麥克·曼克林認為四川企業對英國合作者的主要需求有三點:新技術、品牌購買和銷售渠道。
此外,汶川還借西博會的機會提出了一個目標——打造為中國的“達沃斯”。“我們把會展業作為旅游產業的重要板塊,借助西博會的平臺,不斷引進、承辦論壇和會務等,以此來提升旅游產業和汶川的品牌形象。”汶川縣相關負責人表達了這樣的意愿。
來源: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