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太陽最近的康巴藏區被點亮


    時間:2012-09-21





    隨著啟動按鈕被按下,離成都1000多公里外的石渠縣翁青龍鄉牧民家中的電燈立即亮了。

      在人類發明電燈130多年之后,這里終于迎來電力的光明。

      “新都橋-甘孜-石渠”電網聯網工程總長1015公里,起點新都橋鎮,穿越康定、道孚、爐霍、甘孜、德格等縣,最終抵達四川海拔最高的縣城石渠。離太陽最近的康巴,離光明最遠

      石渠的藏語名為“香德尼瑪扎溪卡”,意為“北方離太陽最近的雅礱江附近的部落”,又稱“太陽部落”。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四川康巴藏區海拔最高、離成都最遠的邊遠落后縣,年平均溫度在攝氏零度以下。

      過去,石渠縣的用電來源于雅礱江上兩座“孤網”運行的水電站,由于當地每年零下攝氏25度以下天數達180天,河流結冰期長,整個冬季石渠都沒電。在能通電的夏季,縣城分區供電,對縣城群眾來說,一天停3-4次電是家常便飯。

      石渠縣縣委副書記劉澤說,過去“太陽部落”的夜晚是沉寂的。

      住在石渠扎溪卡草原的青美澤仁說,家中的電視、洗衣機幾乎是擺設。“沒電,啥子都耽擱了!”

      甘孜州總工會主席相洛介紹,甘孜藏區18個縣,一半在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寒地區,一年70%的時間沒電。到鄉上和村上,更是一年四季幾乎都沒電。

      30多億的投入,100年也收不回

      投資者估算,單看經濟賬,32.15億元的投入,加上后期維護費用,“新甘石”的成本100年也收不回。

      “從經濟效益上看,這是一條難以回收成本的線路,但從藏區的發展來看,它是一個造福百姓的惠民工程,德政工程。”四川省電力公司總經理王抒祥說。

      “就像當年修建川藏公路一樣,這一重大民生工程承載著藏區人民太多的希望和夢想。”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長益西達瓦說,“通電,是藏區跨越發展的重大機遇。”

      在甘孜縣,每天都盼望能通電的村民達瓦輕輕把哈達系在照明燈上,他添置了洗衣機、冰箱等電器。“盼了那么多年的電,這次真的要解決了,我打心眼里高興。”他說。

      據四川藏區電網建設的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92.5億元,無電地區電網將基本覆蓋,實現電力送出通道東西貫通、南北互聯,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高原長高了50米”

      57歲的爐霍村民央卓拉姆經常探頭去看窗外的鋼鐵戰士——一個個高約50米的輸電鐵塔。

      這個工程的施工難度史無前例,四川省電力公司副總工程師、“新甘石”電網聯網工程前線總指揮長朱白樺說,“新甘石”沿線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多米,低壓、缺氧、高寒、輻射強,氣候條件十分惡劣。

      為使藏族同胞早日用上電,超過13000人在高原上奮戰,并提前一年竣工,同時實現了施工人員“零傷亡”和“零高原后遺癥”。

      工程施工點大多遠離公路,機械化運輸難以展開,為了少修施工便道保護生態,在這條曾經的“茶馬古道”上,人力、古老的高原馬幫隊一度成為運輸塔材的主力。工程避開了貢嘎山等7個自然保護區,跨越6座雪山和一個方圓15公里的無人區。為保護高原脆弱的生態環境,通過線路“繞彎道”、加高鐵塔高度、架設索道等方式減少林木砍伐量,此外還采用切割培育草甸、鋪墊草墊等方式,使工程建設對環境影響降到最小。

      從折多山到塔公草原再到扎溪卡草原,這條1015公里的送電線路上遍布整齊鐵塔,正如一位詩人的感慨:“電亮了,康巴藏區,成長的川西高原,一夜間,又長高了五十米!”

    來源: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