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30萬藏區同胞邁進“大電網”時代


    時間:2012-09-20





      歷經6個月艱苦奮戰,今年四川電網的“一號工程”“新甘石”聯網工程建成通電。通電了,燈亮了!”9月19日10時整,“新都橋-甘孜-石渠”聯網工程(以下簡稱“新甘石”聯網工程)順利通電,徹底“電”亮了美麗的扎溪卡大草原。

      在通電的一瞬間,家住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尼呷鎮城關五村的土登郎加沖進房子便去拉燈繩;土登郎加的大女兒青美卓瑪則沖進房間去擺弄家里那臺很久未開的電視機。“燈亮了”,“電視里有圖像了”……土登郎加家比過年還熱鬧。“再也不用點酥油燈照明、燒牛糞取暖了,今年冬天一定要買個取暖爐,溫暖過冬!”土登郎加激動得手舞足蹈。

      由于歷史和地理原因,四川藏區電力發展滯后,無電地區比例較大。以石渠為例,在“新甘石”聯網工程通電之前,全縣僅靠雅礱江上一座小型電站孤網提供電源。在每年長達6個月的寒冬里,整個石渠縣包括縣城都幾乎無電可供,全縣人均用電量不足19度,90%的人無電用,牧民靠拾撿牛糞取暖,全縣工業幾乎為空白。

      一定要電亮藏區!一定要讓石渠的藏區同胞過上溫暖的春節!

      2011年11月4日,省委、省政府和國家電網公司在成都舉行了“十二五”四川藏區電網建設項目集中開工儀式,計劃投資192.5億元,徹底打破制約四川藏區電網發展的瓶頸。作為“十二五”四川藏區電網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新甘石”聯網工程也被提上議程。

      今年3月20日,“新甘石”聯網工程作為支持四川藏區電力發展的重大民生工程正式開工,并被列為今年四川電網的“一號工程”。“新甘石”聯網工程不僅是“十二五”期間四川藏區電網建設跨越式的一步,也是破解制約甘孜州電網發展瓶頸和“電亮藏區”的關鍵。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四川電網建設者們遇到了史無前例的挑戰,先后經歷了3月到5月的冰雪季節和7月份一個月整整下了27天雨的濕滑雨季。整個工程的輸電線路翻越6座雪山,施工現場平均海拔在3600米以上,最高海拔4600米,大部分地區處于低氣壓、缺氧、嚴寒、大風和強輻射區域,最低溫達到零下45℃。除了高原和高寒的挑戰,更大的困難是交通不通。由于地形陡峭,輸變電工程大部分施工點在雪山上,只能靠馬幫和索道運輸材料,如果馬幫上不去,就靠人肩挑背磨將材料運上山頂。

      為攻克這一四川電網建設史上最艱難的工程,電力建設者們采取了超常規的措施。在建設高峰期時,有1.3萬建設大軍奮戰在雪域高原,并首次采用關鍵施工點全程攝像、生命保障系統和基建指揮系統,實行工程建設質量終身制。在技術上,該工程還首次在高海拔地區使用了配電裝置的鋼結構房屋設計,預制裝配式圍墻、預制裝配式電纜溝等獲得國家專利的技術也得到應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證了施工質量。

      此外,為確保工程建設者“零傷亡”、“零高原后遺癥”,省電力公司還投資3800萬元建成生命保障系統,并配備高壓氧艙、數字剪影X光機等先進醫療設備。據悉,這也是迄今為止四川電網建設史上醫療保障投入最高的一條線路。

      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電網建設者和當地藏區百姓結下深厚感情,不僅為當地捐贈1所希望小學、4座青少年活動中心、11套凈水裝置,還積極開展為藏區同胞免費體檢、為藏區留守兒童獻愛心等活動。

      記者了解到,“新甘石”聯網工程起于甘孜州康定縣新都橋鎮,穿越康定、道孚、爐霍、甘孜、德格,最后達到石渠縣,工程投運后,將使沿線近30萬藏區同胞邁向“大電網”時代,從根本上改寫甘孜藏區缺電的歷史。作為藏區電網建設的重點區域,未來5年里,“電亮藏區”計劃將在甘孜投資過百億元,為甘孜架設出一條連接全國的電力“高速通道”,使甘孜藏區徹底告別電力“孤網”時代。“十二五”期間,四川藏區電網項目全部建成后,將極大地完善我省藏區電網主網架結構,實現國家電網供應區“縣縣聯網”、新增農牧民聚居區“戶戶通電”。

    來源:四川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