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從市民政局獲悉,在持續推進公建公營、民建民營養老機構建設的基礎上,成都計劃在國內首推政府集中修建公建民營養老機構。按照計劃,到2013年底前,龍泉驛區、青白江區、新都區、溫江區、雙流縣和郫縣在不縮減當地現有養老福利設施規模的前提下,將各規劃建設1個規模為200張床位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目前,該方案已提交市政府審批。
公建民營養老院
運作:由政府出資修建,招標引進社會組織或服務團隊運營管理
規模:規劃200個床位,優先滿足城鄉特殊困難人群
收費:立足于“經濟型”,適應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
“一床難求”
成都養老床位缺口近4萬
到養老服務機構登記入住,排隊等待幾乎成了一種常態。
市老齡辦的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2月,成都共有養老服務機構202所,總床位數37320張,僅占老年人總數的1.74%。其中,國辦福利機構31所,床位6770張,農村敬老院129所,床位22862張;此外還有42家民辦養老機構,共有床位7688張。
而根據《成都市城鄉養老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成都養老服務要基本形成“9073”養老格局,全市養老床位總數將達到7.4萬張以上,與現在相比存在著近4萬張的缺口。“一床難求”的養老矛盾已經顯現。
記者從市第一福利院和第二福利院了解到,在滿足“三無”人員的養老需求外,第一福利院能夠提供給社會養老的床位基本已經飽和。而第二福利院也僅有少量空余,將優先用于有特殊需求的社會老人。市第一福利院黨支部書記趙茗表示,每天都有人來咨詢,但是往往登記很長時間都排不上號。民營養老機構成都再軍愛心護理院的230張床位與成都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的500多張床位,一直都是滿員。
“公建民營”
養老院定位標準化經濟型
公建公營福利院優先用于滿足城鄉特殊困難人群的養老需求,而民建民營養老院則更多指向中高端客戶群。于是,公建民營養老院便被工薪階層寄予厚望。
民政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以后將重點發展公建民營以及公助民營這兩類,服務中間的工薪階層。“比如我們的社區托老所就屬于公助民營類型的,由街道提供場所,民營機構進行改建經營;而公建民營養老院則是由政府出資修建,再通過招標引進社會組織或服務團隊運營管理。”
“雖然其他城市已經開展了一些公建民營養老院項目,但是由政府出資大規模集中修建的目前還沒有看到。”該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成都的公建民營養老院將進行統一的標準化建設,形成當地具有特色的地標式建筑,只要看到建筑外觀就能指認出來是公建民營養老院。
除了統一進行標準化建設,公建民營養老院的定位還立足于“經濟型”,這意味著其收費標準將適應工薪階層的收入水平。該負責人表示,雖然目前還沒有制定明確的收費標準,但可以明確的是其定位就是為工薪階層服務的。
首家試水
開業后提供200多張床位
盡管未被列入首批政府集中修建公建民營養老機構的計劃名單內,金堂縣已率先建成了成都首家公建民營養老院,并將于月底開業試運營。
該項目位于金堂縣趙鎮云繡社區,由金堂縣與成都晚霞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合作,建成金堂縣綜合社會福利中心。其中金堂縣投資2400萬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晚霞投資400多萬元用于購買配套設備,并負責機構的運營管理。據介紹,金堂縣綜合福利中心將在確保城鎮“三無人員”、流浪乞討人員、孤殘兒童入住的前提下,將剩余的床位采取公建民營的管理方式向社會老人提供服務,其中晚霞為該福利中心管理的“民營方”。
福利中心整體建筑采用川西民居建筑格調,院內建有長廊、亭子、小溪、綠地等,十分漂亮舒適。晚霞主任白維告訴記者,中心將于月底正式接受社會老人,目前已經接到近200人次的咨詢。“我們的床位將優先滿足城鄉特殊困難人群的需求,此外大概還有200多張床位可供社會老人養老。”白維表示,該養老院的收費標準已在當地物價局備案,比一般民辦養老院要低一些。
同步播報
探索
物業公司辦社區養老機構
在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的兩萬多名職工里面,退休職工就超過一萬人。而絕大多數老人都沒有與子女居住在同一套房子里。
應諸多退休職工要求,成飛公司退休管理處曾開展過多次福利機構推介工作,但床位緊張使得部分老人的養老需求沒有被完全滿足。為解決這個問題,讓退休職工能夠在家門口養老,成飛物業管理公司在經過摸底調研之后,正在計劃籌建一所社區養老機構。
“物業公司的工作不應只停留在保潔保衛上,而應該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成飛物業管理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物業公司介入社區機構養老作為一種嘗試,希望通過社區機構養老的方式,推廣延伸到居家養老。
該負責人認為,與一般的社區托老機構相比,物業公司介入養老業務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由物業公司提供社區服務,與業主之間的溝通成本會很小,我們對信息的掌握比一個外來的企業做這件事情要容易得多。”該負責人稱,而且我們的輻射范圍、延伸服務的能力都要強很多倍,業主對我們的信任度、依賴度等,都不是一般的外來機構能夠比的。
相關新聞
明年1月
錦江將啟用電子養老券
日前,國家民政部正式發文,批準成都市錦江區為“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這是西部地區唯一獲得此榮譽的區(縣)。記者昨日從錦江區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該區將進一步深化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其中將在2013年1月1日起在西部率先啟用電子養老券。
此次成為西部地區首家“全國社區管理和服務創新試驗區”,標志著該區的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創新工作進入了“國家隊”。獲批試驗區之后,該區將在多個方面繼續深化改革。比如從2013年1月1日起實行電子養老券,既可以解決過去養老券不能找零的問題,同時能夠在電子券上集成更多服務。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