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午9時40分,家住汶川縣城境內的饒姓居民正在看電視,突然間,電視屏幕上彈出一個信息框,中斷了電視節目:“青川縣正在發生1.2級輕微地震,汶川將無震感。地震橫波還有48秒、47、46、45……倒計時到達。”原來這是青川縣發生地震后的第9秒,汶川地震預警試驗系統向公眾發布的電視地震預警信息。
汶川地震永遠是人們心中的痛,那次地震造成了重大生命財產的損失。但災難無情人有情,災難發生后,社會各方積極救援,更是譜寫了一曲生命之歌,抗震救災之歌。同時,此次地震也提醒了我們,社會各界更應該將預警系統做得更好、更完善。
今年5月,由成都市高新減災研究所研發的電視地震預警技術在汶川開始試運行,并在國內首次實現了通過電視向公眾發布預警信息。革新后的技術已成功對8月20日青川發生的1.2級地震進行預警,實現預警信息因地而異,同時顯示地震波到達該地的倒計時,堪稱世界首創。
而且通過技術創新,增加預警倒計時,不同地點,實行差別預報。這樣更讓我們的預警系統走在了前面,青川地震9秒后汶川預警,“成都造”電視異地預警試驗成功,這是一種關懷的速度,更是人文關懷的速度,是通過人文關懷,從而讓關懷更好,更近。
當然地震預警是利用地震波與無線電波或計算機網絡傳播的速度差,在破壞性地震波地震橫波到達之前給預警目標發出警告的方式。據介紹,地震預警臺網已經廣泛分布在汶川、茂縣、理縣等2萬多平方公里的汶川余震區,共有102個監測臺站。這一區域發生的地震,預警系統都能發出警報,并已經成功地對130多次汶川地震余震發出了預警,基本消除了對有感地震的誤報和漏報。
所有關于地震災害的研制,就是要把人文關懷融入其中,這樣人文關懷到位,各項關懷更到位,從而讓人文關懷,體現出生命的關懷,生命的珍貴,讓關懷更有力量。
來源: 四川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