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址4遷
其主要服務于東大街沿線,但目前規劃建設地址卻已“隔了好幾條街”
不菲身價
建設一個110KV的地下變電站,投入會比在地面建設增加1億元
成都電業局昨日透露,成都市首座地下變電站已選址錦江區,計劃在明年夏季“迎峰度夏”之前投運,建成后將主要解決東大街沿線新增高密樓盤所造成的用電壓力。同時記者了解到,這座地下變電站的建設可謂歷經坎坷,還未開建,就已遷址4次。在昨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成都電力局對目前電力設施建設遇到的困難叫苦不迭。據其透露,若電網建設情況明年還未得到改善,中心城區用電將“相當緊張”。
首座地下變電站4遷落地難
電網建設滯后 送電難
昨日,成都商報記者從成都電業局獲悉,隨著東大街沿線九龍倉、鐵獅門等大型樓盤建設的推進,該片區的用電需求節節攀升。為滿足負荷增長要求,成都在錦江區規劃建設首座地下變電站,計劃明年夏季投運。
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事實上,這座規劃建設的變電站在還未動工之前,就已經因為受到各方阻力,前后遷址4次了。成都電業局副總工程師洪行旅稱,為避免能耗損失,變電站本應盡量建在負荷中心區,但這座主要服務于東大街沿線的變電站,目前規劃建設的地址離東大街已是“隔了好幾條街”———談起變電站建設,洪行旅滿是無奈。
不過,這座變電站已經算是情況很好的了。“小關廟、沙西線、駟馬橋……這些變電站的無法落地,直接造成的是成都近300萬千瓦的電網擴容計劃無法實現。”
市能源辦主任王永新稱,近年來,成都市用電負荷節節攀升,但與此同時,成都市主城區已近6年未新建變電站。“但與此同時,中心城區內的用電負荷增加了70%左右。” 洪行旅說。
電網建設滯后 送電難
8月13日,成都電網負荷創下了752.48萬千瓦的歷史紀錄。當日,清水河片區、琉璃片區、東大街片區等地短時限電。事實上,今夏成都并不缺電,但電網建設的滯后,卻造成了成都電網“有電不能送”的尷尬。
自8月8日后,成都電網一直在700萬千瓦左右的高位極限運行。
談起成都電網的承載能力,洪行旅十分擔憂:“按這個增長速度發展下去,若電網建設情況明年還未得到改善,這兩年增容改造所擴增的電網容量極有可能全部被消耗掉。屆時,若用電負荷再增加,我們就完全沒有辦法了,中心城區用電將相當緊張。”
據了解,成都市曾在內環內規劃了4座變電站。洪行旅為記者算了一筆帳:“這是根據每平方公里4萬千瓦的供電容量計劃的。府南河以內共13余平方公里,需要52萬千瓦的供電容量容量。為確保城市供電可靠性,中心城區要求容載比達到2:1——即1千瓦的負荷,要有2千瓦的供應能力,那么我們的電網應具備104萬的供電能力。”但事實上,目前成都內環以內的變電站的容量,僅有80萬千瓦左右,大大限制了城市的發展水平。
能否將所有的變電站都建在地下?洪行旅表示,地下變電站建設,成都仍在摸索中。畢竟算下來,建設一個110KV的地下變電站,投入會增加1億元。
來源: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