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們翻看政府工作報告,“西部”一詞頻頻出現:“認真落實西部大開發新10年的政策措施”,“引導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延伸、向中西部轉移”,“實施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引導外資更多投向先進制造業……和中西部地區”。
西部,已進入全面開發開放新階段。
四川的表現印證了這一點:去年,全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1160億美元,四川就有110億美元左右,約占十分之一。
對外開放,曾經創造了沿海地區經濟騰飛的輝煌。在全球產業加速向中國西部轉移的當下,四川如何建成內陸開放高地?
[熱議一 ]
降低物流成本水運還需快馬加鞭
四川代表團從成都雙流國際機場乘坐專機赴京時,看著窗外正在裝修的T2航站樓,代表委員們紛紛議論,“航空第四城”如何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在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帶動下,四川從全國路網的“西部終端”變成了“西部中樞”。全省鐵路、高速公路通車和在建里程,已居全國前列,對改善四川物流條件、擴大對外貨物貿易的積極影響越來越顯著。
“四川已是西部最大的投資窗口,世界以新的姿態認識四川,四川同樣以新的姿態走向世界。”全國人大代表、省商務廳廳長謝開華拿出一組數據,去年四川對外貿易總額邁上500億美元新臺階,其中出口額290.5億美元,增長54.2%,躋身全國十強。
不過,他也指出,由于區位原因,四川較長的運距對進一步擴大開放造成了影響。“降低物流成本,是建成內陸開放高地的一個重要基礎。”
“未來開放合作對交通物流的需求更大。”全國大人代表、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吳光鐳表示贊成。
在開放背景下考量物流成本,四川開始重新審視內河水運的價值。
水運成本一噸每公里僅5分錢。按此計算,從宜賓航至上海,每噸的價格也不過100元,這是其他運輸方式都無法比擬的。
吳光鐳坦率指出,與鐵路、公路相比,目前四川水運發展還比較滯后,尤其是與航空鐵路的聯運匱乏。四川水運,還需快馬加鞭。
全國政協委員、樂山市副市長徐建群帶來好消息。“今年2月底,國家發改委正式批復《四川岷江航電綜合開發(樂山—龍溪口)航道渠化工程項目建議書》,岷江航電4個梯級樞紐項目取得建設 ‘路條’。”她說,這個項目將徹底改變岷江的通航條件,確保常年通行1000噸級船舶,豐水期通行3000噸級船舶,成為成都經濟區通江達海最便捷的水運通道。
謝開華還建議,在進一步完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的同時,要大力發展物流園區,將第三方物流企業做大做強,在降低物流成本上狠下工夫。
[熱議二 ]
有進有出在全球格局中謀“話語權”
2011年,成都高新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456億元,成為全省首個千億工業園區。到今年底,四川將形成包括平板電腦在內的1億臺筆記本生產能力,成為全球最大基地之一。
中國加入WTO十年,我省電子信息產業、汽車制造業、重大裝備等制造業水平突飛猛進,而建設內陸開放型高地,意味著要在全球產業格局中尋求“話語權”。
四川現在有六個國家級經開區,在全國人大代表、遂寧市投促委副主任吳新春看來,這塊“金字招牌”數量太少。“2010年,國務院先后批準44家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其中西部地區僅新增10家。”她建議降低對西部地區經開區升級的標準。
謝開華說,綜合保稅區也是這樣,現在成都有綜合保稅區,綿陽有出口加工區,其他地方只能觀望。“建議在宜賓、瀘州、雙流航空港、青白江、以及天府新區內建立保稅中心,在綿陽建綜合保稅區。”
《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在講到西部地區對內對外開放時指出,打造成都等6個內陸開放型經濟戰略高地。天府新區總體規劃出臺,為成都乃至全省加快開放合作亮出了一張新“名片”。
全國人大代表、眉山市委書記李靜,全國政協委員、成都市政協副主席李鈾,均呼吁給予天府新區國家級新區的政策支持。
“從長遠看,天府新區將在四川形成‘一極帶動、多點支撐’的發展格局。”全國人大代表、綿陽市副市長王瑜說,天府新區的現代制造業具有較強的產業鏈延伸能力,這為周邊市州發展配套產業提供了機遇。
有一個現象值得關注,近年來,美國、加拿大、法國等國家頻繁赴四川招商,美國還計劃在今年西博會上搞一場隆重的招商推介。
以往四川“走出去”以對外承包工程為主,境外投資以發展中國家為主,如今直接進行境外投資的企業達到278家,且向發達國家轉移的趨勢明顯,直接帶動了產品、技術、人才向高端市場的出口。
“從‘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四川沒有失語。”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二重機械集團技術中心主任劉曉光建議,大型企業特別是國企以通過并購重組等方式整合更多研發、設計等資源,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以增強“走出去”的核心競爭力。
[熱議三 ]
區域“抱團”帶出全新增長點
去年底公布的《四川省“十二五”開放型經濟發展規劃》提出:“健全省際、省內跨區域行政協調和合作機制,順應城鎮化和區域協調發展要求,促進城市群和區域一體化發展”。
“同城化”、“一體化”,這些已經不再陌生的詞匯,如借開放東風,真正可以成為一種可觀可感的城市群形態。
“非常期待成德綿率先一體化。”王瑜說,成綿高速復線和成綿樂城際客運專線年內將陸續通車,成德綿將在交通上先行融為一體,由此可以構建成都平原上的城市走廊。三市抱團發展,在開放合作中更具吸引力。
去年,在四川GDP突破2萬億元的同時,又有六個分布于成德綿、川東北、川南和攀西地區的市州跨入“GDP千億元俱樂部”。次級經濟中心的崛起和提升,將進一步促進和加快四川城市群的形成和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省經信委主任王海林認為,川南城市群有希望成為全省第二增長極。“川南五市的工業化進程,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具有良好基礎。”他認為,川南在產業結構上特色鮮明,裝備制造業、食品飲料和化工產業在全省領先,新材料產業品種在省內最齊全,能源結構中既有水電也有火電,五市之間的距離都在百公里之內,還擁有港口和黃金水道這樣不可多得的優勢,加大對川南的支持力度,一定可以再造一個新的增長極。
此外,吳光鐳還建議國家盡快設立攀西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催生又一個產業增長點、開放新高地。
來源: 四川在線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