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省煤炭產量達到3.35億噸,同比增長8.9%,產量位居全國第一;外送電量突破380.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7%;新能源消納能力進一步提升,新能源發電利用率達到98.02%……這組數字的背后,正是山西省上下堅決扛牢煤炭增產保供政治責任,奮力攻堅完成今年目標任務,以煤炭的“穩”和“增”為全國大局再作貢獻的行動。
在我國的能源結構中,煤炭是主體能源。過去幾年,山西省深化能源革命,開展煤炭綠色開采試點,煤炭先進產能占比提升至80%。特別是近兩年,全省每年增產1億噸,占全國總增量的三分之二。可以說,山西省通過煤炭這種初級上游產品的穩定供給,保障了全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起到了國民經濟“壓艙石”的作用。
千米井下,伴著機械的轟鳴,滾滾烏金奔涌向前。在華陽集團二礦,由于81104厚煤層綜放工作面使用了新設備、采用了新工藝,采放平行得以高效作業,放頂煤工作面自建礦以來首次達到每日8刀煤,最高單日產量突破1.2萬噸。
記者了解到,二礦是華陽集團的骨干礦井。今年以來,該礦在提升裝備配套水平、改造礦井主運系統等方面多點發力。
“我們把3部輸送機更換為1.4米寬大運量膠帶式輸送機,輸送能力由原來的每小時1500噸提升至每小時2000噸。”該礦副礦長時付軍介紹,“以前,割煤任務全部由生產班完成,現在優化生產工藝后,檢修班在保質保量完成檢修任務的同時還承擔了半刀煤的割煤任務量。目前,檢修班日產量達900噸,進一步保證了生產任務的順利完成。”
記者了解到,山西省通過礦井智能化、數字化改造,煤炭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據統計,全省已累計建成39座智能化煤礦、993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位列全國第一梯隊。
保供是首要任務,安全是社會責任,二者必須統籌兼顧。晉能控股煤業集團朔州朔煤王坪煤業通過精準規劃采掘銜接、科學調度生產組織,實現了礦井均衡生產、可控生產。該公司以儲量和銷量決定每日產量,以日產量合理安排生產與檢修班次,統籌掘進和回采的煤流運輸能力,既達到了人機環境的最佳匹配,又實現了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除了擴增量,山西省煤炭企業還在積極挖潛量。
“我們要加緊取得開工批復并進行備案,加快生產材料和機械設備進場,并同步啟動人員培訓工作。”近日,在晉能控股集團晉圣公司固隆煤業3#15#煤層配采項目工程準備現場,生產技術部業務負責人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配采項目前期準備工作。
原來,該公司將煤層配采、下組煤延伸以及盤區準備、水平接替作為提高生產效率的關鍵,帶動所屬各生產建設礦井做實做優煤炭主業,實現可持續發展。
抓住煤礦生產建設“穩基礎”,抓住增量因素“挖潛力”,抓住政策窗口“增后勁”,已成為全省煤炭行業的統一“行動指南”。3月23日召開的全省煤炭增產保供動員部署會議提出,要不折不扣落實煤炭增產保供任務,兌現好“決不能讓國家為煤發愁”的莊嚴承諾。今年,我省將在確保安全生產前提下,加快煤炭先進產能釋放,力爭煤炭產量達到13.65億噸。
未來5年,山西省將全力推動能源消費革命、供給革命、技術革命、體制革命和對外合作,加快煤炭和煤電、煤電和新能源、煤炭和煤化工、煤炭產業和數字技術、煤炭產業和降碳技術一體化發展,加快構建綠色能源供應體系,煤炭先進產能占比要達到95%左右,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要達到54%,煤層氣產供儲運能力要明顯提升,并將積極創建全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王蕾)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