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經營方式 促進農民增收——山西省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紀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6-08





      “托”起新希望,“管”出好前景。


      農業生產托管在不改變土地承包關系的前提下,通過服務實現了適度規模經營,是農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是發展現代農業、保障糧食安全的關鍵措施。不僅解決了“誰來種地,怎樣種地”的難題,而且對促進節本增效、綠色發展、糧食增產、農民增收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山西省大力推進農業生產托管,讓廣大農戶知曉生產托管服務的好處,讓服務組織了解托管政策的要求,形成全社會關注生產托管服務、支持農業社會化服務的良好氛圍。


      完善服務體系 實現服務多樣性


      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已成為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促進活動,全力提供代耕代種、代管代收、全程托管等社會化服務,將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為重點支持對象。3月31日,“中國農業農村服務業聯盟”正式成立,著力推動主體聯合、資源整合、業務融合,進一步助力農業農村服務業加快發展。


      圍繞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環節,我省集聚各類資源要素,不斷完善服務體系,實現服務多樣性,努力探索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高質量發展路徑。6月3日,記者在黎城縣了解到,該縣以提升縣域服務能力為中心,成立“黎城縣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指導中心”。“我們組織供銷社、農資服務合作社、農機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等多元化服務主體,聯合銀行、農險等市場化主體,發揮各自優勢,為涉農企業、農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有價值的社會化服務。”黎城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張猛介紹道。


      同樣,在石樓縣,為了確保托管服務從實施到驗收有標準、可操作,該縣成立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協會,并制定了農業生產托管作業質量標準,切實提升社會化服務綜合效益。


      創新托管模式 助力農戶“雙增收”


      加快農業生產方式轉變,助推現代農業發展是我省一直努力的方向。近年來,我省立足農業生產實際,積極探索各種創新托管模式,深度推廣“托管+”服務,讓農戶實現“雙增收”。


      “以前對這個農業托管不了解,說心里話,不想把自己的土地交到別人手里。后來聽說已經托管的人確實受益了,一畝地可以多收入200多元,而且今年我們村被市里評為‘黨建引領農業生產托管示范村’。我自己覺得這個托管可靠,今年就把所有的地都托管了,就等著年底分紅啦!”石樓縣裴溝鄉馬家山村村民李大為高興地說。


      的確,推進農業生產托管,不僅要有好的模式,更要讓農戶享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進而積極參與其中,形成良好氛圍。


      記者了解到,在推進農業創新托管模式上,石樓縣走出了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新路徑。這里的“托管+旱作農業”模式,引導農民大面積開展土地深耕作業,跟進農資統購配套,提升單產質量效益;這里的“托管+集體經濟”模式,通過“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的方式,帶動農民增收,助推村集體經濟壯大提質;這里的“托管+股份合作經營”模式,引導農戶與托管服務主體合作,年終按股分紅,提高小農戶參與農業生產托管的積極性。


      同樣,黎城縣黎侯鎮晉福村,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組織優勢,創新推廣“1+6+N”托管服務模式,不僅解決了因農村“空心化”導致的土地撂荒問題,而且使外出務工農民擺脫了土地束縛,實現務工種地兩不誤、農戶“雙增收”。


      科技賦能托管 促進農業現代化


      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農業科技的現代化。近年來,我省積極推廣數字化托管,科技賦能農業生產托管,使農業生產托管成為促進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


      日前,在永和縣召開的全省農業生產托管高質量發展培訓班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領導強調,要充分利用生產托管平臺,把優良品種、先進機具、實用技術等集成應用,提升生產托管的科技含量,提高單產水平,生產更多優質的農產品。


      要高效推進農業生產托管,就要加快農機更新換代、耕地宜機化改造、信息平臺建設、人才隊伍培訓,為促進農業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


      永和縣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山區,推進農業生產托管首先要做的就是耕地宜機化改造。“以前我們這里耕地坑洼不平,大型機械幾乎無法進地,實施宜機化改造以后,95%以上的耕地可以進行機械作業了,地塊兒利用率大大提升,農戶的收入也增加了。”永和縣現代農業發展中心主任田華介紹道。


      據了解,永和縣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聘請專家團隊建基地、抓培訓、搞試驗、傳技術,提升農業產業標準化、品牌化、科技化水平。大力推廣“晉糯三號”高粱覆膜種植,打造了北方梯田萬畝優質高粱種植園區,示范帶動全縣發展12萬畝,并與四川郎酒集團長期合作,在實現“南粱北種”的同時促進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科技化的發展,推動了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的鏈條升級,不同的服務主體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以技術為紐帶,扎實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劉迎春)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