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堅決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攻堅戰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22





      浩浩黃河,孕育著三晉大地的生態文明,守護著三晉百姓的民生福祉。


      保護好黃河流域生態,關乎未來。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黨中央從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永續發展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


      近年來,山西省堅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深入打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黃河流域整體生態環境不斷改善。


      聚焦生態修復 確保“一泓清水入黃河”


      作為黃河流域重要組成部分,運城鹽湖被納入黃河生態大保護大治理范圍。“今年習近平總書記來鹽湖考察,讓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重要性,我們將從大局出發,堅決做好鹽湖的保護利用工作。”運城市鹽湖保護中心工作人員王娟介紹。


      8月14日,在鹽湖東段的小公灘處,多臺挖掘機正在進行堤埝加固作業。“這次修復,依照鹽湖原有軸線進行平整加固,保持堤埝的走向和紋理不變,通過綠化進一步保濕保溫、防止沖刷。目前,已修復堤埝80公里,完成一期工程的40%。”負責鹽湖生態修復項目的運城市水務投資建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素平告訴記者。


      隨著生態修復治理的深入推進,鹽湖的自然濕地風貌逐漸恢復,防控抗污能力有很大提升。如今的鹽湖,已經成為山西省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范區的重要區域之一。


      記者了解到,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黃河流域綜合規劃》《黃河流域防洪規劃》等重要規劃明確的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關鍵性骨干樞紐工程,具有承上啟下的戰略地位。8月4日,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環評由生態環境部批復,標志著工程前期工作取得重大進展。工程建成后,可有效解決黃河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不健全、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后續動力不足、水資源統籌調配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對確保黃河下游堤防不決口、河床不抬高、河道不斷流,維護黃河健康生命,推動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山西省把工程治理作為保障“一泓清水入黃河”的關鍵之舉,謀劃十大工程280余項子工程,目前,已先期開工118個項目,傳遞出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堅定決心和必勝信心。


      強化生態優先 推進產業綠色轉型


      近年來,山西省堅決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不斷擴大綠化成果,扎實推動產業綠色轉型。


      忻州地處晉西北,是黃河入晉第一市,區位臨近全國“黃土高原——川滇生態屏障”,對接“北方防沙帶”,處于山西生態功能區的核心區,是拱衛京津冀和黃河流域生態安瀾的重要屏障。近年來,忻州市堅持樹牢“兩山”理念,集中力量打造了以偏關縣“兩灣一山”生態經濟林示范工程、河曲縣田巨峁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溝域治理工程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精品示范工程,實實在在提高了沿黃百姓的幸福感。


      7月21日,山西省組織實施的“黃河流域中游林草可持續經營”項目順利通過中期評估,這意味著我省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聚焦氣候變化和生態安全,在山區林草生態建設方面取得階段性成效,為加快實現基本綠化步伐提供科學依據。


      記者了解到,圍繞“黃河流域中游林草可持續經營”項目,山西省已制定《植樹造林種草技術規范》《亞高山草甸修復技術規范》《草地資源無人機監測技術規程》等3項地方標準,制作草本植物蠟葉標本100種210份。


      如今,生態環境保護不僅是一項部門工作,更是一種發展理念。以此理念為基準線,山西省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轉型發展,不斷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


      協同治理 增加黃河流域民生福祉


      同飲黃河水,共奏保護曲。


      8月7日,為推動山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切實加大山西省河湖領域執法力度,嚴厲查處各類涉河湖水事違法行為,省水利廳、省高級人民法院、省人民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司法廳聯合印發《貫徹落實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 分離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方案》,開展全省河湖安全保護專項執法行動,協同治理,保障穩定實現“一泓清水入黃河”,提升黃河流域民生福祉。


      黃河臨猗縣段岸邊灘涂大地上,藍天白云,風吹草低,一片美好景象。“持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是我們農業科研人員貢獻才智的大好機會,也是咱們三晉百姓提升幸福指數的關鍵舉措。”山西農業大學(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副研究員、山西雜糧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周元成介紹道。


      據悉,為了充分利用黃河灘涂地這塊寶貴資源,山西省雜糧產業技術體系的科研人員聯合攻關,避開灘涂地高稈作物禁區,選育出專用制曲大麥新品種“汾麥30”,并結合其生育期短、耐鹽堿等特性,探索出大麥—水稻一年輪作兩熟模式,打破了當地只種植一季水稻的耕作模式,在不與小麥等主糧作物爭地的前提下,實現了大麥的增產增收。


      當前,山西省上下牢記囑托,強化區域協同治理,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切實把保護和修復黃河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多措并舉全面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貢獻山西力量。(劉迎春)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