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提升能源供給質量,新增加煤炭產能3050萬噸/年,先進產能占比達80%以上;開展煤礦綠色開采技術試點示范,建成10座省級試點煤礦,持續探索綠色開采技術路線;推動農業特色優質高效發展,新建高標準農田102萬畝、高效節水灌溉面積25.8萬畝,新增綠色有機農產品獲證產品146個,累計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119個產品……近年來,我省堅持“質量強省、品牌興晉、標準引領”,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深化質量提升行動,夯實質量技術基礎,嚴格質量安全監管,加強品牌建設,大力營造政府重視質量、企業追求質量、社會崇尚質量、人人關心質量的良好氛圍,全面推進質量強省建設。
加強品牌建設 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4月27日,我省38家企業的40個產品和服務入選首批“山西精品”。
“我們生產的當日鮮巴氏殺菌乳成功入選第一批山西精品。巴氏殺菌乳采用8攝氏度15秒殺菌工藝,讓更多的營養活性物質保留下來,這是傳統的巴氏殺菌乳不具備的。而且,我們只賣當天生產的產品,能讓消費者體驗到產品最大的新鮮度。”10月16日,山西九牛牧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俊峰帶著記者參觀了巴氏殺菌乳的生產過程。
“‘山西精品’認證過程中,在相關專家的大力指導下,我們完善了產品執行標準,提高了質量管理水平,持續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劉俊峰高興地說,在“山西精品”品牌帶動下,當日鮮巴氏殺菌乳銷量有較大增長,在省城市場的占有率也逐步提升。
九牛牧業的成功經驗是質量提升和品牌引領的生動實踐。
省市場監管局質量發展處處長張一民表示,我們持續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山西精品”公用品牌建設工程,持續培育品牌、打響品牌、保護品牌,努力形成以“山西精品”為核心的全省區域公用品牌體系,把品牌建設納入產品開發全生命周期,推動更多優質產品和服務邁入“山西精品”行列。
與此同時,我省充分發揮品牌的標桿示范和引領帶動作用,積極打造特鋼材料、新能源等十大重點產業鏈,出臺重點產業鏈及產業鏈鏈長工作機制實施方案,建立“鏈長+鏈主”工作推進體系;制定重點產業鏈培育激勵方案,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特色專業鎮,首批定襄法蘭等十個專業鎮建設初見成效,并梯次開展市級專業鎮打造。
下一步,我省將通過滾動支持、梯次培育,力爭到2025年形成200個左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占有率高的“山西精品”產品和服務品牌。
高效協同推進 著力提升全省質量水平
推動文旅康養提檔升級、持續提升能源供給質量、推動農業特色優質高效發展、推進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建設便捷旅游交通網絡……近年來,我省各部門協同推進重點領域質量提升行動,有效提高全省質量水平。
省工信廳制定出臺了鋼鐵、有色、裝備、白酒、醋等傳統優勢產業2023年度行動計劃,全力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制定出臺《山西省鋼鐵行業轉型升級2023年行動計劃》《山西省鋼鐵行業限制類工藝裝備升級改造實施方案》等,積極引導企業加快工藝裝備升級改造步伐。出臺化工、焦化行業改造提升2023年行動計劃,加快推動大型焦化升級改造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出臺《山西省裝備制造業2023年行動計劃》,以構建裝備制造現代化產業體系為中心,打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和裝備制造專業鎮“雙引擎”,促進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省交通運輸廳持續推進旅游公路主體、慢行、景觀、服務、信息五大系統,推動交通與文化、旅游、產業、生態一體化融合發展,變旅游公路為公路旅游。基本形成“城景通、景景通、城鄉通”全域旅游公路網,促進了文化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公路網串聯起了沿線產業園區、特色小鎮、傳統村落、文化旅游資源,帶動了特色現代農業、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鄉村產業發展,讓藏在大山深處的旅游景點、農副產品、風土人情走向了全國。一條條旅游公路正在化作美麗的“自然風景道”、馳名的“文化旅游線”、崛起的“鄉村振興帶”。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三個一號旅游公路已累計建成8858公里。
省能源局出臺《山西省煤礦智能化建設實施意見》,將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數據技術引入煤礦,推動煤礦裝備向智能化、高端化發展。截至8月底,全省累計已建成48座智能化煤礦,1227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塔山煤礦等10座國家首批示范建設煤礦全部建成。今年1—8月,已建成11座智能化煤礦,234處智能化采掘工作面;發布煤炭綠色開采技術指南地方標準,出臺煤礦充填開采產能增量置換辦法,實現以標準賦能夯實煤炭綠色開采試點步伐。截至8月底,10座省級綠色試點煤礦均已建成,部分試點煤礦綠色開采技術達到國內領先。全省25座列入井下矸石智能分選系統和不可利用矸石全部返井試點示范工程新建煤礦開工建設8座。
完善政策支撐 全面推進質量強省建設
近年來,我省創新質量促進政策,健全大市場、大質量、大監管工作格局,進一步營造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以質取勝、優質優價的市場環境。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并推動重點領域行業持續開展,如能源體系質量提升,強化質量基礎支撐,促進能源產業鏈供應鏈質量聯動提升;制造業質量提升,開展關鍵共性質量技術攻關,積極培育質量競爭優勢;服務業發展質量提升,開展“放心消費在山西”行動,建立健全服務質量治理體系;文旅康養產業質量提升,提高旅游公共服務標準;農產品供給質量提升,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等,全力推動質量環境更加優化,質量供給更加有效,質量創新更加活躍。
為全面提高我省質量總體水平,加快推進轉型發展,我省出臺《全面推進質量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簡稱《實施意見》),從構建經濟質量發展新格局、打造產業質量發展新優勢、提升關鍵環節供給質量新水平、增強企業和品牌質量發展新動力、完善質量基礎設施新支撐、發揮質量治理體系新效能等方面制定了詳細措施,全面推進質量強省建設。
此外,我省18部門還聯合出臺進一步提升產品、工程和服務質量行動方案,加強全面質量管理,促進質量變革創新,推動質量、標準、品牌深度融合,更大力度保障優質產品、工程和服務有效供給,打造能源、制造、服務、文旅康養、農業五大產業質量發展新優勢,全方位建設質量強省。省市場監管局成立了落實質量強省戰略工作專班,印發了專班任務清單、措施清單和落實清單,對重點任務推進情況逐項檢點,逐月研判,逐一落實。
《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省經濟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產業質量優勢持續增強,產品、工程、服務和環境質量水平顯著提升,品牌興晉取得重大突破,質量基礎設施更加現代高效,現代質量治理體系更加完善,質量整體水平進一步提高,山西品牌影響力穩步提升,人民群眾質量獲得感、滿意度明顯增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質量強省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孟婷)
轉自:山西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