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市井百態,最撫人心。近年來,山西省從改善供給側發力創造消費,從滿足需求側落腳改善供給,為市場主體開辟更多的展業空間,為市民群體增加更多的消費選擇,在打造煙火氣集聚區、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激發老字號新活力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讓城市煙火氣更濃,讓經濟轉型升級動力更強,讓高質量發展更有持續性。
打造城市商業新名片
夜色醉人,燈光閃爍。10月26日,省城銅鑼灣夜市迎來了客流高峰。手里端著炸雞柳,嘴里喝著“網紅”奶茶,結束一天工作的王虹在這里感受著煙火氣。她說,小時候不想回家吃晚飯,父親就會帶著她逛夜市,吃小吃、買玩具,夜市是她快樂的源泉。
人間煙火氣,夜市最濃郁。我省持續推動夜間經濟發展,積極開展省級夜間經濟試點城市創建工作,支持培育夜間經濟試點城市,優化夜間消費營商環境,打造出一批地標性夜經濟生活集聚區,充分釋放夜間消費潛力。
打造可持續的煙火氣集聚區,步行街是一個切入點。
在太原鐘樓街步行街一家飲品店內,購買飲料的消費者從收銀臺前排到店外。工作人員表示,節假日期間客流量會比平時多五六倍。這樣忙碌的場景,是鐘樓街步行街餐飲消費市場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我省利用商貿流通發展項目資金對煙火氣項目給予了資金支持,包括支持太原、大同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太原鐘樓街、忻州古城創建國家級示范步行街,加快中正天街、長治城隍廟等省級步行街提升品質。同時,在全省開展步行街促消費活動,發揮9條省級步行街的消費主陣地作用,激發城市消費新活力。今年國慶期間,9條省級步行街人流量達到378萬人次,營業額達到4.1億元。前三季度,18個省級夜經濟生活集聚區經營主體數量達到3932個,營業額達到12.6億元,均較去年同期有大幅增長。
激發便民生活新動能
“小區外面餐飲店、藥店、便利店、維修點齊全,我們生活很方便。”10月26日早晨,家住太原市迎澤區并州路二社區的李海在樓下的早餐店吃了碗老豆腐,隨后到隔壁的便民市場采購了想吃的肉蛋蔬菜,又來到幾步之遙的蛋糕店買了鮮奶和面包。回家路上,還去理發店修剪了頭發。這是李海日常生活的一組小鏡頭,也是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滿足居民生活需要的生動寫照。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區為基礎單元,以社區居民為服務對象,服務半徑為步行15分鐘左右的范圍內,以滿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費和品質消費為目標,以多業態集聚形成的社區商圈。
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端連著社區千家萬戶居民,一端連著成千上萬商貿企業,是連通經濟社會微循環、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
2021年9月,經過嚴格的推薦、評審、公示程序,運城市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首批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地區,成為我省唯一入選城市。
近兩年來,我省積極推進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選擇業態較為齊全、商業設施和服務功能較為完善的社區開展試點建設,在鞏固提升試點建設、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全面推開,建設一批布局合理、業態齊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規范有序、服務優質、商居和諧的城市社區便民生活圈,形成煙火氣集聚區,推動社區商業便利化、標準化、數字化、品質化水平全面提升。
我省已有運城、太原、晉城3個國家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城市,陽泉、朔州、忻州、晉中4個省級試點城市,全省一刻鐘商圈試點城市市級覆蓋率達到63%,67個生活圈商業網點數量近2萬個,到2024年我省將實現試點城市全覆蓋。
目前,省商務廳等部門正在全省開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的星級評選認定工作,力爭在全省打造一批生活圈樣板,并將其打造成保障和改善民生、恢復和擴大消費的重要載體。
演繹傳統文化新風尚
“老字號里藏著一座城市最濃的人情味和煙火氣,東湖、寧化府、榮欣堂、老鼠窟、晉泉……這些老字號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飽含著我們幾代人對家鄉味道的記憶。”在清和元飯店吃碗頭腦是“50后”趙師傅最喜歡的一件事,說起山西老字號他如數家珍。
2022年,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于加強老字號與歷史文化資源聯動促進品牌消費的通知》,圍繞加強老字號歷史文化資源挖掘、促進老字號歷史文化資源利用以及激發品牌消費潛力3個方面提出系列政策舉措,促進品牌消費。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提出,要培育和發展中華老字號和特色傳統文化品牌。
近年來,我省高度重視促進老字號傳承振興工作,出臺了《山西省傳承振興老字號行動方案(2021―2023年)》,為老字號傳承振興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共有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企業27家、省商務廳認定的“三晉老字號”企業65家,形成了“太原老字號”“三晉老字號”“中華老字號”三級認定體系。
“我們鼓勵老字號企業在管理制度創新、研發產品創新、經營模式創新、品牌影響創新等方面開展傳承振興工作,積極組織老字號企業參加省內外重要展會,提高我省老字號企業的市場知名度,并對取得明顯成效的老字號企業給予資金支持。”省商務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省商務廳已經展開省內新一批“三晉老字號”認定工作,并向商務部推薦第三批“中華老字號”企業,力爭今年我省“中華老字號”企業有所突破。(李若男)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