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燈’使鮮肉看著色澤紅潤,換上白光LED燈后,鮮肉的顏色才是真實的、正常的……”11月27日上午,在太原市迎澤區桃園南路某生鮮店內,市民管女士欣喜地發現生鮮店里曾統一使用的發紅且刺眼的“生鮮燈”,被換成了普通的白光LED燈。
記者了解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日前公布的《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規定:自12月1日起,銷售生鮮食用農產品,不得使用對食用農產品的真實色澤等感官性狀造成明顯改變的照明等設施,避免使用“生鮮燈”等“美顏”燈具誤導群眾消費。
這意味著從12月1日起,“生鮮燈”被禁用,各經營主體也要按時把“生鮮燈”換成普通照明燈具。自此,肉類、果蔬、水產等生鮮類產品將關掉“美顏濾鏡”,以真實的品質面向市場。
生鮮市場:
紛紛更換不合規照明燈具
11月28日,“生鮮燈”禁用進入倒計時,記者走訪太原市多家農貿市場、商超、沿街門店對此進行了實地了解。
在萬柏林區紡織街某農貿市場的鮮肉區,一處鮮肉柜的紅光“生鮮燈”耀眼刺目,在燈光的照射下,一排排鮮肉看上去異常紅潤,讓人覺得眼暈。記者將鮮肉拿到自然光線下查看,燈光下原本顏色紅潤到不真實的鮮肉,變得有些暗沉。該店老板說:“這才是健康鮮肉本來的顏色,我們網購的燈還在路上,隨后就會進行更換。”記者在果蔬區看到,有商家在原來紅色、綠色的燈罩內換上了普通燈泡,還有商家另外安裝了白熾燈。
在迎澤區并州路某大型商超內,生鮮區的照明燈已統一更換為白熾燈。記者對比發現,鹵豬蹄、生里脊肉、芹菜等生鮮食品在燈光照射下與自然光源下的色澤幾乎無差別。“換燈后消費者可以更加真實地看出食材的本色,肉類新不新鮮、果蔬品相好不好,一目了然。”生鮮區工作人員說。
經過走訪,記者發現太原市大多數商戶已經更換成自然光線照明燈,個別商戶正在購置合規燈具。
燈具商家:
“新國標”照明燈具已賣爆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搜索“生鮮燈”關鍵詞后發現,各大店鋪的銷售頁面均標明了“新國標全光譜LED生鮮燈”字樣,價格約58元,銷量最好的一家店鋪顯示已有超過5000人收貨。
“這是新上架的專用燈,按照最新標準來調色溫,功率不同,適用的場景不同,符合市場檢測標準。”客服向記者介紹。電商平臺的選購頁面上,商家已按照燈的色調和功率將新款“生鮮燈”分類,并標注鮮肉專用、水果專用、海鮮專用等名稱供消費者選購。
11月29日,記者來到迎澤區桃園南路某菜市場旁的一家五金店內詢問“生鮮燈”近期銷售情況,老板表示,最近銷售的都是新款“生鮮燈”,每天可賣5盞左右。
記者了解到,新款“生鮮燈”多以白光、暖光為主,還原了食物本來的顏色。線上線下的賣家均表示,新款“生鮮燈”符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新規,且可出示“生鮮燈”檢測報告。
監管部門:
宣傳引導正確使用照明燈具
對于《辦法》的執行,太原市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表示,自6月30日《辦法》發布起,太原市市場監管局不定期組織開展了禁用“生鮮燈”的摸排自查,向經營者廣泛宣傳普及關于不得使用“生鮮燈”誤導消費者的法律法規,督促指導經營者嚴格按照《辦法》執行,拒不改正者處以5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款。
記者了解到,目前,我國對“生鮮燈”的色標特征、色溫值、顯色系數等要素并無明確標準。“我們的檢查暫時以肉眼辨別為主,在監管過程中,通過查看照明燈具的光源顏色、亮度,對比自然光下是否存在產品色差等方法進行現場分析,引導商家自覺規范使用照明燈具,避免誤導消費者。”該工作人員說。
太原市市場監管局呼吁廣大消費者要發揮監督作用,積極幫助商家整改,如發現相關違法違規行為,可通過撥打12315、12345等電話進行監督舉報。(宋燁)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