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持續增強糧食保障能力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2-20





      近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23年糧食產量數據顯示,今年山西省糧食總產單產雙創歷史新高。糧食總產量295.62億斤,比上年增加2.76億斤,增幅0.94%;單產623.48斤/畝,比上年增加3.76斤/畝,增幅0.61%;糧食播種面積4741.5萬畝,比上年增加16.05萬畝,增幅0.34%。


      數據就是最好的證明。今年山西省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各市黨委、政府向省委、省政府遞交了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狀,各級黨委、政府主動抓糧,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農業基礎建設和科技支撐明顯提升,農業特優發展成效顯著,農業農村現代化正在加速推進。


      糧食保障能力持續增強


      如何持續增強糧食保障能力,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發展,就我省而言,就是堅持走有機旱作農業的路子。山西省堅持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謀劃,全力構建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


      在前不久舉行的全省有機旱作暨第三次土壤普查培訓會議上,省委農辦專職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張軟斌強調:“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秸稈還田、輪作倒茬、種養循環等,持續提高耕地地力;推廣專用肥及測土配方施肥、種肥同播、綠色防控等,實現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推廣節水技術、集雨技術、深松深耕等,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


      據悉,今年全省開展測土配方施肥4000多萬畝,實施玉米大豆“一噴多促”作業帶動畝增產3%-10%。省級支持建設糧油綠色高質高效、有機旱作生產基地等,在11個縣整縣整建制提升680余萬畝大豆、玉米單產,實施新型經營主體糧油單產提升工程,支持670個新型經營主體集中連片應用集成配套技術,帶動全省糧油單產大面積提升,切實增強了糧食保障能力。


      12月12日,在武鄉縣韓北鎮橋南村門前溝填溝造地工程現場,挖掘機、推土機等數十臺機械設備正在田間地頭強勁奔忙,挖山填溝、砌筑護坡、開山筑路,基本農田建設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中。“我們這個工程是高質量推進基本農田建設項目,秋末冬初是填溝造地的黃金期,今年我們橋南村計劃填溝造地280畝,目前已完成50多畝,其余220多畝將在今冬明春全部完成。”橋南村黨支部書記李旭鵬說。


      今天的耕地是明天的飯碗。山西省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以持續提高糧食保障能力為目標,高質量推進農田建設。


      現代科技支撐明顯提升


      今年年初,山西省發布現代農業主推技術、主推標準、主推品種,為老百姓提供參考。據了解,我省全面實施種業振興“五大行動”,審定主要農作物品種981個,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同時,分區域分作物建設新品種展示評價基地,建設省級展示評價基地40個,示范面積10500畝,展示品種2400個。推廣玉米、雜糧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50余萬畝,畝均增產10%以上;地膜覆蓋技術700多萬畝,其中膜下滴灌200余萬畝,畝均增產100斤以上。可見,藏糧于技,成效顯著。


      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處長王圓榮介紹,今年山西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全力以赴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實施新型經營主體糧油單產提升工程,支持670個新型經營主體集中連片應用集成配套技術,推廣新技術新裝備80余萬畝。全省糧食單產水平顯著提升,達到了預期目標,11個單產提升整建制推進縣畝產比當地平均水平高10%以上。


      就漁業來說,山西省著眼于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強化資源統籌,堅持高位推動,激發創新活力,印發《“十四五”山西省漁業發展規劃》,出臺《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立足區域漁業發展實際,緊盯全省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關鍵技術難題和“卡脖子”技術,聚焦科技創新,攻關關鍵技術,開展試驗示范,加快成果轉化,聚力團隊建設……一番布局下,我省現代農業漁產業技術體系已然成立,產業服務能力不斷提高,帶動一方增產增收。


      12月11日—12日,山西省開展了全國綠色園藝新模式新技術新產品培訓班,主要聚焦園藝產業綠色發展和創新農技推廣方式,研討現代設施園藝發展方向,交流推廣設施蔬菜優型結構和環境調控、機械化作業模式、病蟲害綠色防控、連作障礙治理等關鍵技術和裝備,對提升園藝推廣人員技術能力和園藝作物綠色高質高效生產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科技賦能、技術支撐,山西省農業現代化邁出堅實步伐。


      農業特優發展成效顯著


      推動特優農業發展,不得不提到有機旱作。12月7日,山西省農業農村廳、省機關事務管理局在北京聯合舉辦“有機旱作·晉品”宣傳推介活動,推動山西特優農產品融入京津冀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山西省牢記囑托,高位推動有機旱作農業發展,與農業農村部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推動有機旱作農業資源優勢、技術優勢不斷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在此基礎上,創設了“有機旱作·晉品”省域農業品牌這張“山西本色、自然出色”的靚麗名片。同時,聚焦完善有機旱作農業技術體系,在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配套技術集成、農牧結合、種地養地結合、生產生態協調、增產增收增效等方面取得了積極進展,在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晉大地農業資源豐富,我們要努力把這些資源聚集起來,形成集群效應。這幾年我們持續推進晉中國家農高區建設以及南果、中糧、北肉、東藥材和西干果五大平臺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縣域特色優勢產業,高標準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集群、產業強鎮,打造一批特色農業專業鎮,形成一批帶動區集聚區。”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趙文志說。


      據悉,山西省先后建設了高粱、蘋果、中藥材、谷子4個國家級產業集群、9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和34個國家產業強鎮,打造了5個省級涉農專業鎮和38個市級特優農業專業鎮,一批具有山西區域特色的農產品正在叫響全國市場。同時,舉辦多次專場推介活動,在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分別建立“山西特優農產品展銷中心”。


      立足“特”“優”,山西省將持續推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劉迎春)


      轉自:山西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