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作為傳統中藥材主產區,中醫藥歷史悠久、道地藥材資源豐富。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初步統計,山西現有1788種中藥材,其中道地藥材有30多種,大宗中藥材道地品種連翹、黃芪、黨參等年產量分別占該品種全國總產量的50%、30%和20%以上。隨著黨參、肉蓯蓉(荒漠)、黃芪、靈芝、山茱萸、杜仲葉等9種物質納入食藥物質目錄,山西省以黃芪、黨參、連翹等為代表的“十大晉藥”中藥材搭上了產業的順風車,相關“藥食同源”產品迎來新發展機遇。
山西省農業大學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院長、國家食藥同源產業科技創新聯盟副理事長郭尚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山西的黃芪、黨參、靈芝有歷史、有傳承,深受當地消費者青睞。目前,黃芪在大同、朔州一帶開發出黃芪飲品,在呂梁地區開發出黃芪餅干。
記者了解到,山西大同渾源縣自古便是黃芪的主要產區。今年1月,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第二批全國種植業“三品一標”基地名單,渾源縣官兒鄉恒山黃芪基地名列其中。相關報道顯示,黃芪作為渾源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主導產業,近年來已遍布10個鄉鎮,黃芪全產業鏈年產值達5億元。從以前的“土藥材”變成了如今的“金疙瘩”,3萬多戶芪農靠著黃芪走上了致富路。
此外,為加快相關科研技術成果轉化,促進山西省“藥食同源”產業發展,山西振東五和醫養堂股份有限公司組建“藥食同源”功能食品山西省重點實驗室。該實驗室將傳統與現代科學有機結合,打造健康食品產業,引領和帶動山西省功能食品產業發展。
近年來,山西省立足特色優勢,走出一條“特”“優”農業發展路徑。《山西省功能食品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年)指出,立足資源優勢,以山西省大品種中藥材和藥食同用中藥材等農林業資源為原料,設計、確立和組織實施一批新的大品種功能食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從而將山西省獨特的資源優勢轉化凝聚在一批新的大品種功能食品中,形成獨特和強大的產品優勢及功能食品產業優勢。通過功能食品產業的發展,循環帶動和擴大相關大品種農林業資源的再生產,進一步促進相關資源農林業的發展,在山西省形成以優勢資源為基礎、以功能食品產業為龍頭、相關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的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到2020年,全部功能食品及其相關產業年總銷售收入達到300億元;至2025年,功能食品產業創新可持續發展效應日益顯現,全部功能食品及其相關產業年總銷售收入預計突破1000億元。
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需求不斷增加,“藥食同源”產品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郭尚表示,這些藥材納入食藥物質目錄后,其市場需求量將大增,對促進山西相關藥材生產區域特色中藥材種植具有重要意義。“舉例來說,盡管山西不是靈芝的主產區,但靈芝被納入食藥物質目錄后,進一步激活了相關“藥食同源”產品的市場潛力,產地的中藥材種植規模、技術等將得到進一步提升,有利于地方相關食用產品的開發利用,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鞏固拓展了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郭尚說。(記者 閆 利)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