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達到建設要求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16





      近日,記者從山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獲悉,該省全域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將系統化全域推進全省海綿城市建設工作,提高城市水安全、改善城市水環境、修復城市水生態、涵養城市水資源、傳承和弘揚先進水文化,打造人水和諧、水城共融的“水彈性城市”。


      示范縣獲2000萬資金支持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


      《實施意見》明確,山西省將持續開展省級示范選拔工作,打造具有北方特色、山西特點的常態化建管模式。


      山西省11個地級市中,長治和晉城先后被評選為國家示范城市,并在中央財政海綿城市建設示范補助資金績效評價獲得A檔評價。太原、晉中、臨汾、運城、呂梁、忻州等8個城市評選為省級試點示范城市。


      同時,山西省持續開展系統化全域推進海綿城市示范縣的評選,省級財政給予每個示范縣城2000萬元的資金支持,陽城、洪洞、絳縣成為首批示范縣。


      “廠、網、河、湖、園”一體化推進


      針對洪澇疊加、旱澇急轉、污澇交織、水土流失、水量減少等典型問題,山西省將多部門協同,從政策指引、規劃引領、流域治理、經濟產業等角度,健全規劃建設管理機制。


      山西省明確目標,將通過海綿城市建設,保護和利用城市自然山體、河湖、濕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態空間,發揮建筑、道路、綠地、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和緩釋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滲水和涵養水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城市開發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促進形成生態、安全、可持續的城市水循環系統;提高城市雨水管理能力,緩解城市內澇,有效應對內澇防治設計重現期以內的強降雨,使城市在適應氣候變化、抵御暴雨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彈性”和“韌性”。


      《意見》指出,要實施生態修復,重塑健康自然彎曲河湖岸線和生態駁岸,營造多樣性生物生存環境,避免開山造地、填埋河汊、占用河湖水系空間等行為;要從“末端”治理向“源頭減排、過程控制、系統治理”轉變,從以工程措施為主向生態措施與工程措施相融合轉變,避免將海綿城市建設簡單作為工程項目推進;要堅持因地制宜、系統施策,避免將海綿城市建設機械理解為建設透水、下滲、調蓄設施,避免海綿城市建設中出現碎片化建設;要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結合本地實際采用安全經濟、便于維護的雨水收集利用設施,慎重采用模塊化雨水收集設施等。


      因地制宜保障海綿不“縮水”


      為保障“海綿體”不縮水,破解監管堵點痛點,《實施意見》建立了從勘察—設計—施工—建設效果的全過程評價機制。


      探索雨水資源市場化,將雨水資源納入水權交易平臺;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河湖長制等考核;開展“雙隨機、一公開”執法檢查工作,對各類海綿城市項目進行巡查指導,確保建設質量和效能;打造集科技孵化、產業培育和實踐培訓等多功能海綿城市示范基地;針對山西特點編制濕陷性黃土和采煤沉陷區等海綿城市建設標準,鼓勵采用建筑垃圾、粉煤灰、煤矸石等固廢進行二次轉化利用。


      據《實施意見》工作部署,到2025年,該省城市建成區5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建設要求。(記者 倪寒飛  通訊員王志偉)


      轉自:商業觀察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