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凝心聚力實施“1231”制造業振興升級計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1-25





      1月17日,山西省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在太原召開。會議指出,山西省制造業振興升級實現新跨越。2023年1-11月,山西省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高于全國0.2個百分點。其中全省制造業增長8.9%,高于全國2.2個百分點,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3.1%,產業鏈、專業鎮持續保持兩位數增長。


      持續深化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2023年,山西持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方面,全省煉鋼先進裝備產能占比提升至57.3%,形成10萬噸鋁鎂深加工生產能力,新材料產業推動5種產品納入國家級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完成第二批9個化工園區認定,加快建設現代煤化工示范基地,焦化行業限制類機焦爐全部關停退出,先進產能占比達到96.6%,干法熄焦工藝全面推廣應用。


      在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方面,山西加快推動煤機裝備、軌道交通、工程機械、通用航空等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臺支持能源電子產業發展相關政策,推動晶科能源年產56GW垂直一體化大基地等重大項目建設。出臺《關于推動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積極實施“三品”行動。加快推進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建設,1-11月全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增長68.5%。圍繞“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進行布局,全省高純氫產能突破3.1萬噸/年,首個電解水制氫項目建成投運,氫冶金示范應用深入推進。


      山西在產業鏈和專業鎮培育方面同樣取得新突破。2023年,新增新型儲能等6條產業鏈,省級重點產業鏈達到16條。新認定17戶“鏈主”企業,全省“鏈主”企業達到37戶。1-11月首批省級十大重點產業鏈營收4420.5億元,同比增長23.9%。全省形成了“18+74”省市專業鎮梯次發展格局。設立省級特色專業鎮發展資金,向首批重點專業鎮下撥資金5億元,推動建成各類公共服務平臺65個。1-11月,首批十大省級重點專業鎮實現產值587.6億元,同比增長22.7%。


      此外,山西繼續深化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2023年,加快推進150項關鍵技術和130個關鍵項目,引導企業開展關鍵共性技術研發。累計建成5G基站超9.3萬個,提前兩年完成“十四五”建設任務。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申報獲批達到16個,8個與國家頂級節點實現對接。算力綜合指數和算力規模均列全國第七位。加快推動綠色制造,全年新增綠色工廠23戶,綠色工業園區1個、2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


      “1231”制造業振興升級計劃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2024年,山西省工信系統將堅持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綱領,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凝心聚力實施“1231”制造業振興升級計劃,緊扣一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目標體系,聚焦穩增長和促投資兩大關鍵任務,開展打造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三大產業支撐,用足用好產業鏈、專業鎮、產業集群三大平臺,深化拓展產業科技創新、綠色低碳轉型、數實深度融合三條路徑等三個方面的振興工程,建立一套抓落實保障機制,加快構建體現山西特色優勢的現代化制造業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山西實踐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會議指出,2024年山西省工信系統將重點抓好以下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堅持目標導向,全力攻堅穩增長和促投資“兩大關鍵任務”。全力穩定工業增長,強化穩增長措施落實,強化運行監測調度,強化企業幫扶。全力抓好制造業投資,持續謀劃儲備項目,用好抓項目“四全工作法”,推動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建成投產。用好穩增長促投資政策包,發揮技改資金撬動作用,落實戰新產業支持政策,穩定企業預期和信心。


      二是聚焦轉型升級,著力打造三大產業支撐。大力改造提升材料工業、化學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現代消費品、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等新興產業;前瞻布局高速飛車、綠色氫能、量子信息、前沿材料等未來產業。


      三是圍繞集聚集約發展,用足用好三大平臺。做強重點產業鏈,優化“鏈長制”制度體系,激發“鏈主”企業引領作用,實施產業鏈“鏈主+鏈核+專精特新”企業梯度培育模式,深化“政府+鏈主+園區”招商模式,全年力爭省級“鏈主”企業突破45家,省級重點產業鏈企業突破700家。做大特色專業鎮,優化評選評價機制和資金使用管理政策,完善協同工作機制,強化公共服務支撐能力,實施品牌創建活動;全年力爭省級重點專業鎮新建公共服務平臺6個以上,全年新認定省級重點專業鎮6個,市級專業鎮10個以上,培育打造一批縣級專業鎮。培育優勢產業集群,以地市為范圍,創建省級產業集群;以縣(區)為單元,打造制造業振興升級示范縣;以開發區為核心承載,培優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


      四是聚焦融合賦能,深化拓展三條路徑。推進產業科技創新。強化技術協同攻關,滾動布局100項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和100項重大科技創新項目;優化創新平臺布局,全年力爭新培育1~2戶國家企業技術中心、30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促進綠色低碳轉型,實施節能降碳工程,開展節能降碳技術改造,重點推進綠色低碳項目建設,培育省級節水型企業;實施綠色制造工程,構建綠色工廠梯度培育體系,增創省級、國家級綠色工廠。推動數實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化改造,加快培育智能工廠和智能車間;推進數字化轉型,加快兩化融合發展;促進網絡化連接,加快全省5G工廠和千兆城市建設,梳理和推廣一批工業互聯網應用典型應用場景、案例和解決方案,加強聯網工業企業網絡和數據安全管理,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


      五是堅持結果導向,構建抓落實強保障機制環境。加強黨建引領,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狠抓黨的政治、思想、組織、作風、紀律和制度建設,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和保障“1231”制造業振興升級計劃落地落實。強化工作機制,健全組織協調機制,強化政策落實機制,用好評價考核機制,完善產業對接機制。樹牢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守牢廉潔底線,抓好保密工作,嚴格問題整改。


      轉自:中國電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