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西省漁業錨定現代化目標,以持續提升特優水產品穩定供給為導向,聚焦水產養殖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著力拓展發展空間和提高農業綜合效益,推廣以溫室大棚魚菜綜合種養、陸基循環水養殖模式為主導的設施漁業,積極調整養殖品種結構。
目前,山西省共建成以溫室魚菜綜合種養、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為主要模式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1500余套、養殖水體9萬立方米,產量3150噸;平均單產每立方水體35公斤左右,與傳統池塘養殖相比同產出節水約95%、節地約90%。
城郊農業新業態
一邊綠油油的西紅柿苗長勢正旺,另一邊一池艷麗無比的錦鯉歡騰跳躍,這里是位于太原市小店區劉家堡鄉王吳村的魚菜綜合種養大棚。
“我們實施的魚菜綜合種養項目總投資898萬元,主要養殖經濟價值較高的觀賞魚和食用魚。養魚所產生的氨氮通過循環到達植物這邊,植物吸收營養后,水質得到凈化后再回到魚那邊,項目全部投產后年銷售魚產品約50噸,年利潤大約70余萬元,每棚每年增收10萬元以上。”3月6日,山西匯眾苗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李良在給參觀者介紹公司的魚菜綜合種養情況時表示。
王吳村魚菜綜合種養大棚實現了魚菜標準化規程化生產、水肥一體化灌溉、物聯網控制系統提檔升級。李良說,下一步,還將依托城郊優勢,不斷延伸產業鏈,積極與社區、學校等對接,發展現代農業觀光旅游;建設8000立方米冷庫及1000平方米包裝分揀車間,進行冷鏈物流倉儲,實現多種經營,增加企業效益。
太原瀧山水府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負責人程玉姣是一位海歸,回到家鄉投身農業:“我們圍繞三家村布局的田園綜合體,有大棚魚菜綜合種養、水稻種植、農文旅休閑觀光等項目,占地400余畝。園區達產后可年產名優水產品約500噸,有機果蔬約60噸,年銷售收入2300萬元,帶動就業80余人。”
近年來,山西省漁業錨定現代化目標,以持續提升特優水產品穩定供給為導向,優布局、轉方式、調結構、促增收,加快推廣以溫室魚菜綜合種養、陸基循環水養殖為主導的現代設施漁業模式。從2022年起,省級財政投入補助資金3000余萬元,共建成以溫室魚菜綜合種養、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為主要模式的工廠化循環水養殖設備1500余套、養殖水體9萬立方米,產量3150噸;養殖模式主要有魚菜同棚、魚菜分棚等模式。
循環發展新模式
山西高鵬水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新絳縣實施魚菜共生項目。公司總經理李宇鵬介紹道:“'魚菜共生'生態種養一體化技術讓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一種和諧的生態平衡關系,形成了'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生態閉環,是一種可持續循環型零排放的低碳生產模式。”
以菜凈水、以水養魚、以魚種菜、魚肥菜壯。李宇鵬通過生產實踐發現,魚菜共生生態種養比傳統魚塘養殖節約用水90%,比普通蔬菜大棚節約土地80%。
山西省水產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雷普勛介紹,魚菜綜合種養模式通過物理過濾、生物凈化、殺菌消毒等技術措施實現循環水養殖,養殖尾水用于種植區域進行蔬菜種植的模式,實現了“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從全省來看,平均單產每立方水體35公斤左右,與傳統池塘養殖相比同產出節水約95%、節地約90%。
近年來,新絳縣積極探索現代農業發展新路,大力發展新型循環農業模式,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助力鄉村全面振興。魚菜共生生態種養一體化項目就是新絳縣促進設施農業節本增效、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有益嘗試。新絳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楊建國說:“我們將結合區域資源和產業優勢,不斷加大支持力度,探索推廣種養循環發展模式,推動資源高效綜合循環利用。”
農民增收新渠道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水產品總產量7100萬噸,比上年增長3.4%。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魚蝦作為自己的盤中餐,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帶動了農民增收。
李宇鵬介紹說,冬季羅非魚利潤為每斤3元,養殖15萬斤利潤為45萬元;養殖鱸魚利潤為每斤5元,養殖12萬斤利潤為60萬元;蔬菜利潤5萬元,總利潤可達110萬元。
山西紅日河壯魚菜共生農業有限公司位于長子縣碾張鄉鮑家河村,依托鮑家河水庫優質的水資源從事陸基圓池循環水養殖,養殖品種為經濟效益較高的加州鱸魚,種植水芹菜,年收益25萬-30萬元。去年養殖鱸魚產量3.3噸,主要銷往定點飯店,年產值20余萬元,利潤9.5萬元,水芹菜年增加種菜收入9000元。
天鎮縣谷前堡鎮綠源漁業基地已經成為多元化、立體式、高標準的現代科技循環型生態農業基地,這里的魚菜共生綜合種養大棚不僅種養效益高、魚菜品質好,也讓附近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該基地長期雇用附近村民60多人,從事喂食、捕撈、銷售等工作,人均月收入4500元。此外,企業還支持周邊養殖戶發展魚類養殖,幫助村民多渠道增收。
2021年,晉中創業青年楊晶朝在榆次區新建占地30畝的種植養殖基地,配套6座自動化溫室,建起立體栽培溫室和沙培種植溫室,打造了城郊農業示范園區,發展魚菜共生,很多附近農民在園區打工,晉中西墕溝村村民原金磊就是其中的一位:“我現在一個月5000元工資,棚里的活兒我一個人都能干了。”
“一水兩用”“一棚雙收”協同生產,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協調優化,魚菜綜合種養已經成為山西省提升水產品綜合生產能力和質量效益的有效途徑,未來一定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王秀娟)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