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免費送戲下鄉進村”每年演出一萬余場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18





      11月7日,記者從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召開的“推動高質量發展 深化全方位轉型”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山西省深入開展“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免費送戲下鄉進村”民生實事每年演出一萬余場;特色民歌廣場舞《人說山西好風光》獲全國第十九屆“群星獎”;左權縣、澤州縣大陽鎮等6個縣鎮入選“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成為傳承民間文化藝術、活躍基層文化陣地的重要力量。


      發布會上,山西省文旅廳副廳長張志仁從三個方面重點介紹了山西省在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續實施“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2020年山西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五個一批”群眾文化惠民工程,以20項省級示范性活動為牽引,每年組織4000支群眾文藝隊伍、2000名鄉土文化能人藝人、4000名鄉村文化帶頭人,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廣泛開展廣場舞、合唱、鑼鼓、攝影、閱讀、戲曲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文化活動,免費送戲下鄉一萬場活動已作為民生實事連續開展多年。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實施以來,省級示范性活動共開展活動1.4萬余場次,群眾文藝隊伍開展活動68.1萬余場次,鄉土文化能人藝人開展活動15.8萬余場次,鄉村文化帶頭人開展活動31.9萬余場次,免費送戲下鄉8.1萬余場。群眾文化惠民工程已成為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重要載體。


      二是以“村晚”為媒,全面助力鄉村振興。“村晚”不僅僅是一場文藝演出,更是一種鄉村文化新氣象的展示。“村晚”上人們唱的是身邊事、演的是身邊人、說的是家鄉美,觀眾們感受到的是產業興、百姓富、鄉村美。2024年,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鎮宋家溝村等12地“村晚”入選文化和旅游部“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運城市萬榮縣解店鎮新城村、河津市清澗鎮龍門村兩地被文化和旅游部確定為全國春節“村晚”示范展示點。今年6月,“美麗鄉村”鄉村“村晚”大比拼決賽在運城市舉辦,從朔州踢鼓子秧歌到襄汾丁陶鼉鼓,從臨縣三弦到長子鼓書,15個極具地方特色的鄉土文化節目為鄉親們送上了一席文化大餐,決賽現場通過新媒體直播觀看人數達32萬余人次。一場場“村晚”為鄉親們帶來了歡樂,描繪出活力滿滿、熱氣騰騰的鄉村圖景。


      三是融合創新,不斷提升公共文化場館服務效能。近年來,山西省立足城鄉發展特點,整合公共文化資源,創新打造出融合圖書閱讀、藝術展覽、文化沙龍等服務的新型文化空間600余個。太原、大同、朔州、晉中、陽泉、運城等地以政府主導、企業協同、民眾參與等方式打造獨具特色的“城市書房”,實現了傳統圖書館概念在市井街巷的延伸。山西省圖書館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業務總分館體系,建設分館、流通站84家,有效拓展了公共文化資源區域內聯動共享。山西省文化館市民藝術夜校契合群眾文化需求,以山西省文化館為總校,與社會力量合作設立2個分校,開設包括聲樂、舞蹈、美術、書法等品類的33門課程,豐富了群眾的業余生活。山西省各級文旅部門不斷創新服務方式,豐富服務內容,開展特殊群體服務和文化活動基層巡演巡展,推動群眾文化活動進鄉村、進軍營、進學校、進廠礦、進企業、進景區,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幫扶力度,為人民群眾送去更多的精神食糧。


      “下一步,我們將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改革任務為抓手,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讓更多的文化場所向群眾開放,把更多的文化服務送到老百姓身邊,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張志仁表示。(記者 劉自昌)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