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凌晨4時至6時,中鐵十二局承建的太原陽曲縣新陽大街東延道路上跨北同蒲鐵路斜拉轉體橋經過順時針旋轉32度,連續跨越5條既有鐵路股道后,精準實現轉體對接,標志著山西最大噸位最大跨度斜拉轉體橋成功轉體。
陽曲縣新陽大街東延項目線路全長約2951.3米,為陽曲縣老城區與城東新區互聯互通的重要交通樞紐工程。上跨北同蒲鐵路斜拉轉體橋全長540米,其中轉體梁全長約285米,主橋設計為單塔獨柱單索面雙排索斜拉轉體橋結構,采用半漂浮結構體系斜拉索,共設計有19組76束斜拉索,采用墩底轉體形式轉體,轉體最大懸臂長度為142.5米,轉體總重量達3.69萬噸。
該轉體橋位于太原—陽曲地震帶高烈度地區,且緊鄰既有鐵路線,建設難度較大。“橋梁主墩截面最大寬度達15米,部分位于水庫中,土質松軟、含水量高、地質條件差,加之北同蒲鐵路車流量大,多為重型貨運列車,主墩基坑開挖極易產生邊坡失穩風險。”中鐵十二局項目經理董康介紹說。
為確保橋梁安全平穩建設,項目建設者創新應用了水庫區穿漂石地層超長大直徑樁基快速施工技術,采用“加長鋼護筒+反循環鉆機”施工工藝,通過延長混凝土緩凝時間,進一步降低混凝土黏性,縮短混凝土灌注時間,確保大直徑超深樁基施工一次成優。他們還在墩梁之間創新采用國產阻尼器“抗震保穩”,在索塔內設置H型鋼,提高索塔抵抗變形的能力和橋梁的抗震性能。
為提升橋梁結構強度,建設者創新研發了高塔獨柱斜拉橋雙索面斜拉索雙孔循環穿索技術,使斜拉索鋼絞線穿掛索施工效率提升了4倍。他們在轉體梁段采用“預應力免灌漿低回縮錨索”技術,解決了短束預應力中存在的結構復雜、預應力損失大、預應力筋易斷裂等問題,有力確保橋梁建設和后期安全。
此次大橋成功轉體打破了全線重難點施工瓶頸,全線建設進度完成過半,加快按期通車運營進程。陽曲縣新陽大街東延項目建成通車后,將進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加快太忻一體化進程,對于推進陽曲縣“新老城”的融合發展、完善陽曲縣城市功能,提升縣城整體形象,重塑城市空間格局,提高新老兩城道路通行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記者張毅 晉帥妮)
轉自:山西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