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運城: 做好“科技活” 栽下“金苗苗”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2-22





      春寒料峭,山西省運城市鹽湖區東郭鎮下段村惠苗農業科技基地的育苗大棚里卻暖意融融。


      清晨6點,工人們已麻利地將育苗盤搬上傳送帶,播種機“咔嗒咔嗒”地精準落籽。“大棚里的辣椒、線椒、茄子苗再有幾周就能銷售了。”技術員尉蓉掀開地膜,向記者展示一排排嫩綠的芽苗,“去年大棚進行智慧化升級后,育苗效率大大提高,周邊十來個鄉鎮的菜農都搶著訂苗。”


      如今,在運城,蔬菜育苗已升級為“科技活”。走進運城市夏縣廟前鎮楊村農業科技示范園,智慧大棚內的補光燈自動亮起,手機App可實時顯示棚內的溫濕度數據。“過去靠經驗,現在看數據。”楊村村委會主任郝運峰滑動手機屏幕,20個育苗棚的實時畫面盡收眼底。


      在運城市鹽湖區,蔬菜育苗同樣充滿“智慧”。在新建的品種試種棚,農藝師李建國正帶著團隊記錄試種數據:“'運椒3號'抗病性強,但甜度得再提0.5個點。”與此同時,隔壁棚新引進的自動播種機正以每分鐘30盤的速度高速運轉。李建國介紹,試種成功的品種,農戶在種植過程中,農藝師團隊會進行全程的技術跟蹤。


      現階段,運城市的農事不僅是播種,更是與時間的博弈。晨霧還未散盡,運城市河津市城區街道西王村村委會副主任翟鐵民已開始對村里的現代化蔬菜大棚進行“體檢”。他邊敲鋼管邊講解:“趁倒春寒沒來,得把卡槽里的陳雪清干凈,不然化凍生銹就麻煩了。”“溫度23攝氏度,濕度65%,水肥濃度正常……”不遠處,技術員盯著中控屏,指尖輕點,頂棚遮陽簾便緩緩展開。正在吊蔓的菜農笑著說:“這大棚比人還'嬌氣',溫度低1攝氏度都要'鬧脾氣'。”


      夜幕初垂,運城市新絳縣泉掌鎮王守莊村的蔬菜交易市場人流漸漸散去。“這趟拉來1萬株乳瓜苗,明天還有茄苗、椒苗。”剛卸完苗的卡車司機老劉表示。旁邊的菜農劉承峰告訴記者:“政策補貼建起的智慧大棚,讓菜農買苗的成本降了三成,鄉親們都說這是栽下了'金苗苗'。”


      當下,運城市的千里沃野上,菜農們正在鋼架薄膜筑起的蔬菜大棚里,用沾著泥土的手掌托起新芽,依托科技的力量,書寫著屬于現代農業的“人勤春早”新篇章。(記者 孟小平  通訊員 劉凱華 楊洋)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