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正是谷子拔節孕穗的關鍵生長期。為破解產業發展瓶頸,推動小米產業提質增效,日前,山西省運城市垣曲縣運通種植專業合作社邀請山西農業大學的專家團隊深入千畝谷子基地,開展“點對點”技術指導。這場“科技與田間”的深度對接,不僅為當前管護難題開出良方,更為當地“谷子+油菜輪作”模式的優化升級注入強勁“智”動力,護航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歷山鎮千畝谷子種植基地,專家團隊成員俯身田間,仔細察看谷子的株型與葉片狀態,圍繞“谷子+油菜輪作”模式中的技術痛點展開“靶向診療”。從雜草的生態防控,到茬口的精準銜接,再到高溫高濕環境下病蟲害的預警與應對措施,專家們逐一破解難題,給出了切實可行的實操方案。
據了解,今年是垣曲縣運通種植專業合作社與山西農業大學合作的第五年,也是項目示范基地落地的第二年。此前,歷山鎮千畝谷子基地因長期單一種植,面臨著土壤肥力減退、病蟲害頻發、收益結構單一等困境。自雙方開展合作以來,專家團隊帶領合作社探索推廣“谷子+油菜輪作”模式,成功破解了產業瓶頸。秋季收割谷子后種植油菜,次年春季油菜開花結籽后,既能收獲油菜籽增加收益,又能將油菜秸稈翻耕還田,起到改良土壤、抑制雜草的作用。同時,春季盛開的油菜花海還成為鄉村旅游的新景觀,實現了“一年兩作、糧油雙增、生態增效、文旅融合”的多重目標。
“以前以老經驗種植谷子,畝產也就二三百斤,通過山西農業大學專家團隊的指導,我們對谷子的種植技術有了新的認識。”垣曲縣運通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賈吉明介紹,谷子畝產如今已提升至五百斤左右,同時帶動了50余名村民就業,實現“土地生金、農民增收”。歷山鎮獨特的氣候條件與富硒土壤,為當地小米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天然優勢。專家團隊結合歷山鎮氣候特點,提出了“品種改良+綠色種植+品牌賦能”的發展路徑,建議深入挖掘“歷山小米”的文化底蘊,通過升級包裝設計和建立溯源體系,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據了解,垣曲縣光熱資源相對豐富,適宜谷子冬油菜一年兩作,從而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增加收益。山西農業大學通過示范優質高產機收谷子新品種,配套農藝農機一體化高效生產技術,達到品質產量雙提升,從種到收全程機械化,讓科研成果真正服務于農業生產,推動當地特優農業高質量發展。(記者 高增玉)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