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記者從山西省人社廳獲悉,《2024年度山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正式發布,一系列數據彰顯了我省在勞動就業、社會保障、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效,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7.03萬人
2024年末,全省就業人員1682萬人,其中城鎮就業人員1034萬人,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61.47%;鄉村就業人員648萬人,占全部就業人員的比重38.53%。全省就業人員中,第一產業就業人員占22.12%;第二產業就業人員占25.50%;第三產業占比最高,達52.38%,成為吸納就業的主力軍。
在新增就業方面,全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47.03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8.57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3.77萬人,為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同時,選派677名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服務,引導高校畢業生投身基層建設。
2024年,我省就業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年末全省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機構共142家,全年為勞動者提供登記求職、職業指導、創業服務278.33萬人次,登記招聘216.73萬人次。全省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1756家,從業人員17251人,為223.30萬人次勞動者提供就業、擇業和流動服務,同比增長30.42%;服務用人單位22.95萬家次,同比增長12.31%。各類服務機構的高效運轉,為勞動力市場的供需對接搭建了堅實橋梁。
養老、失業、工傷保險基金收入穩健增長
2024年,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2157.05億元,比上年增加214.57億元,增長11.05%;基金支出合計1917.53億元,比上年增加133.06億元,增長7.46%。基金收入的穩健增長,為社會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基本養老保險方面,2024年末全省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719.80萬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22.0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97萬人,參保職工786.86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335.21萬人,分別增加9.01萬人和10.96萬人。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929.3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28萬人。全年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049.95億元,支出1840.94億元,年末累計結余2236.12億元,其中基金委托投資運營規模760.96億元。
失業保險方面,2024年末全省參加失業保險人數571.0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7.71萬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4.52萬人。全年為8.20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發放金額8.96億元,同比增加1.62億元,失業保險金月人均水平1782元。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含生育保險費)1.60億元,同比增加0.41億元。同時,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為企業減負29.35億元,向6.36萬戶企業發放穩崗返還10.28億元,惠及職工286.39萬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1.67億元,惠及職工10.28萬人。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39.23億元,支出23.04億元,年末累計結余182.47億元。
工傷保險方面,2024年末全省參加工傷保險人數679.19萬人,比上年末增加9.62萬人,新開工工程建設項目工傷保險參保率達100%。全年有7.94萬人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基金收入67.86億元,支出53.56億元,年末累計結余51.80億元。
我省還積極推進社保服務下沉,高標準完成省政府民生實事“就業社保服務社區村村全覆蓋”,開設服務點2.31萬個,配置自助設備2.17萬臺,開通高頻就業社保服務40項,推動更多人社服務“就近辦”,極大方便了群眾辦事。
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2.99萬人次
在人才選拔與培養方面,2024年我省選拔推薦59名專家獲批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其中專業技術人才45人,高技能人才14人。組織完成“特色經濟林產業專家服務團山西行”和“特優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專家服務團山西大同行”兩個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層活動,邀請來自農業、林業領域專家94人次,服務基層群眾750余人次,有力推動了基層產業發展。
留學回國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工作扎實開展,全年評選63個山西省留學人員科技活動擇優資助項目,資助金額400萬元,為留學回國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了有力支持。全年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個,年末全省共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11個,新入站博士后351名,在站博士后人數突破1000名,為我省科研創新注入了新鮮血液。
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穩步實施,全年舉辦國家級高級研修項目2期、省級高級研修項目40期,累計培訓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專業技術人才3300人,提升了專業技術人才的業務能力和綜合素質。
技工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成效顯著。年末全省共有技工院校76所,在校學生7.61萬人,全年招生2.55萬人,應屆畢業生3.19萬人,畢業生就業率99.3%,面向社會開展培訓20.82萬人次,培養培訓高技能人才7326人。年末全省共有民辦培訓機構660所,全年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42.99萬人次,其中培訓企業職工32.22萬人次,培訓農民工(包括在崗農民工和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10.08萬人次,培訓失業人員0.33萬人次,培訓畢業年度的高校和中職畢業生0.39萬人次。年末全省共有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702個,職業資格評價和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考評人員1.4萬人,全年共有32.28萬人次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25.29萬人次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證書,其中5154人次取得技師及以上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產業發展打造了一支高素質的技能人才隊伍。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持續深化,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基本實現全覆蓋,進一步規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落實并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培訓、獎勵、處分、回避、申訴等政策,穩步推進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實施。同時,積極做好高校、科研院所薪酬制度改革試點準備工作,持續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落實高層次人才績效工資單列、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現金獎勵等政策,持續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完善基層工作人員工資傾斜政策,加強省屬事業單位工資管理,充分調動了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為2.57萬名勞動者解決工資等待遇3.48億元
2024年末全省報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查并在有效期內的集體合同累計3.09萬份,覆蓋職工480.68萬人,經全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審批并在有效期內實行特殊工時制度的企業170戶,涉及職工7.39萬人。組織開展企業薪酬調查和信息發布工作,省級層面發布不同職業、不同崗位等級從業人員勞動力市場工資指導價位信息。合理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為維護勞動關系和諧穩定提供了制度保障。
在勞動人事爭議處理方面,全年全省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和仲裁機構共辦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3.23萬件,涉及勞動者3.41萬人,辦結爭議案件3.18萬件,結案金額13.42億元。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78.2%,仲裁結案率99.5%,仲裁終結率70.3%,高效化解了勞動糾紛,維護了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
勞動保障監察力度不斷加大,全年全省各級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共主動檢查用人單位0.82萬戶次,涉及勞動者39.59萬人次。通過立案和協調共查處各類勞動保障違法案件8552件,為2.57萬名勞動者解決工資等待遇3.48億元,督促用人單位與1.41萬名勞動者補簽勞動合同,督促28戶用人單位辦理社保登記,依法查處人力資源市場違法行為,營造了良好的勞動用工環境。
110類391項人社服務在線辦理
我省持續開展數字人社建設行動。推進就業“一庫一平臺”建設應用,拓展“就業在線”平臺智能化服務。深化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業務“大管控”應用,保障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社保領域重大改革任務實施。積極推進社會保障卡居民服務“一件事”應用工作,推進社保卡“一卡通”在人社、就醫購藥、文化體驗、交通出行領域用卡服務。依托電子社保卡APP、電子社保卡小程序建成山西省社保卡居民服務“一件事”專區,提供“一件事”線上服務。
2024年末全省社會保障卡持卡人數達3557.56萬人;領用電子社會保障卡人數達2509.07萬人,覆蓋72.4%人口。不斷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實現110類391項人社服務在線辦理。完成業務系統與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對接、聯動運行,“三晉通”小程序接入人社服務功能81項。(記者 武佳)
轉自:山西晚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