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7日從國網山西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近日,山西首次開展集中大規模調用新型儲能和虛擬電廠,釋放225萬千瓦調節能力。
據介紹,8月1日晚間用電高峰時段,該公司集中調度47座儲能電站、16座虛擬電廠參與用電負荷調節,供電、用電雙向調節最大功率達到225萬千瓦,其中新型儲能141萬千瓦、虛擬電廠84萬千瓦,占實時用電負荷的比重達到6%。
近年來,山西作為我國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積極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新能源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裝機容量達7568萬千瓦。然而,新能源發電固有的波動性與間歇性,疊加高溫天氣下空調負荷激增形成的“雙峰”壓力(午間新能源出力高峰、晚間用電負荷高峰),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帶來挑戰。
“電力系統實時平衡的特性,要求我們必須擁有快速、靈活的調節資源來應對新能源波動和負荷高峰的雙重考驗。”國網山西電力調控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次大規模集中調用,正是為了實戰檢驗新型儲能和虛擬電廠在關鍵時刻的頂峰能力和應急響應速度,為構建更安全、更靈活的新型電力系統積累經驗。
本次調用聚焦“真實場景、科學調度、保障權益”三大核心。國網山西電力調控中心精準選取了新能源出力低谷與用電負荷峰值疊加的電網平衡緊張時段,模擬真實平衡緊張環境。在調度策略上,根據資源類型和市場參與情況差異化施策:日前引導各主體按全容量申報計劃曲線,日內則根據實際運行偏差滾動優化調整,最大化釋放調節潛力。
“8月1日,全省新能源出力最大波動2626萬千瓦,占火電機組開機容量的57%,僅依靠傳統電源調節電網平衡越來越難以滿足電力系統穩定運行要求。”國網山西電力調控中心調控處副處長賀鵬介紹,“我們通過調度系統精準下達指令,47座儲能電站快速轉為放電模式,16座虛擬電廠按照日前安排同步降低聚合負荷,兩者合力最大調整功率225萬千瓦,有效保障了電網平穩運行。”
此次成功調用整合了全省新型儲能與虛擬電廠的調節能力,標志著山西電網對新型調節資源的規模化、協同化調度應用邁出堅實一步。
“這只是一個開始。”國網山西電力調控中心相關負責人強調,下一步將持續深化調節資源協同調度機制,優化流程與技術支撐,完善市場規則,充分激活“儲能+虛擬電廠”的調節潛能,為山西能源轉型和電力保供構筑更堅強的防線。(高雨晴 趙亞男 常濤)
轉自:中新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