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繪就“十三五”電力供給側改革藍圖


    來源:中國工業報   時間:2017-01-23





      山西省不久前出臺《電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計劃到2020年,全省電力總裝機容量達到13000萬千瓦,外送能力達到6000萬千瓦以上。為達此目標,《意見》提出從優化電力產業結構、創新電力供應市場化模式、培育拓展用電市場、促進電力產業技術進步與合作交流、加強電力企業改革、完善電力監管等六大方面進行改革。


      優化電力產業結構


      《意見》提出,在優化電力產業結構方面,第一,科學確定發展目標,計劃到2020年全省電力總裝機容量預計將達到13000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3800萬千瓦,占全省總裝機約3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5%以上。在燃煤火電裝機中,60萬千瓦級機組占比超過40%,百萬千瓦級機組占比超過8%。全省全社會用電量年均增長5%以上,電力外送能力達到6000萬千瓦以上。燃煤發電機組達到節能和超低排放改造目標要求。構建大功率、遠距離、低損耗外輸電網絡和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山西煤電基地優勢充分發揮,用電成本明顯下降。


      第二,優化煤電項目布局,重點是加快晉北、晉中、晉東三大國家級千萬千瓦級現代化大型煤電外送基地建設,科學合理布局大容量、高參數、超臨界、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重點鼓勵坑口煤電一體化項目。


      第三,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利用,主要是按照規劃穩步推進晉北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有序推進中南部低風速資源開發,積極探索風電扶貧;大力推進采煤沉陷區光伏領跑者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光伏扶貧工作,多方推進分布式光伏應用;統籌推進水電、生物質能、地熱能發展。


      第四,淘汰落后產能。


      第五,加快晉電外送通道建設,具體辦法是全力推進核準在建的“三交一直”外送電通道建設,力爭2017年底建成投運。積極爭取國家盡快確定晉北-天津南、晉中-濰坊、晉北-江蘇3條外送電通道配套電源點,力爭輸電通道和電源點項目同步建成投運。


      第六,大力提升省網輸配電能力,主要是加快實施500千伏北電南送西通道平魯、五寨等配套輸變電工程,提升省內北電南送輸送能力。加快推進中部電網解環工程,消除太原電網短路容量超標、局部電網受限等隱患,完善忻朔電網、呂梁電網和晉城電網220千伏網架結構,提高電網運行靈活性和可靠性。


      創新電力供應市場化模式


      構建電力市場化體系。著力推進電價改革,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培育多元化市場主體,拓展省內外用電市場,規范交易機構運營和自備電廠管理,構建競爭有序、較為完善的電力市場化體系。


      搭建電力交易平臺。將電網企業承擔的交易業務與其他業務分開,組建相對獨立的電力交易機構,搭建公開透明、功能完善的電力交易平臺。


      完善價格和結算機制。合理確定各電壓等級輸配電價,降低過網費用。從提高用電效率和鼓勵用電出發,進一步完善峰谷電價、階梯電價、基本電費政策,形成有效的電價激勵機制。探索建立輔助服務市場補償機制和電力市場發、售、用直接結算機制。


      擴大電力直接交易。建立優先發電權和優先購電權制度,進一步放開發用電計劃,完善電力交易規則,增加交易規模,擴大交易范圍,降低企業用電價格。


      多途徑培育售電主體。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組建獨立售電公司,放開售電業務。獨立售電公司從發電企業購買電量向用戶售電,形成公平開放、多買多賣、易于消納的高效電力市場體系。


      有序放開增量配電業務。以大型企業自供區和產業園區為重點,鼓勵以混合所有制方式發展增量配電業務,有序向社會資本放開配售電業務,成立擁有配電網資產的配售電公司,促進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運營效率。


      創新區域配電網運營新模式。以鋁循環產業園區為試點,吸收社會資本,用市場化方式建設以增量配電網為主的園區型配電網。在試點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晉能地方配電網緩沖備容優勢,加快區域電網建設,提高發電接納能力,大幅度降低發供用綜合成本,形成區域電網供電價格比較優勢,構建煤、電、網、載能產業協同發展新格局。


      探索“煤—電—X”產業發展新路徑。深化煤電聯營,對煤礦和電廠屬同一主體的煤電一體化企業,其煤礦和洗煤廠的用電,允許納入配套電廠廠用電范圍;探索煤電一體化企業延伸產業鏈,投資新建現代高載能項目或重組存量高載能企業,形成循環發展新模式。


      鼓勵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對燃煤電廠及社會其他企業投資的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固廢綜合利用項目(或企業),其建設生產用電納入排放電廠的廠用電范圍。


      促進電力產業技術進步


      主要是推進關鍵技術創新:以低熱值煤清潔燃燒發電為重點,實施一批以煤炭清潔高效燃燒、脫硫脫硝、粉煤灰綜合利用、碳捕捉和封存等重大科技創新項目;以大功率儲能技術、分布式能源等為重點,在可再生能源系統、微網系統、需求側響應和智能建筑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創新項目。


      實施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采用先進技術,對全省燃煤發電機組實施超低排放改造,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30萬千瓦及以上燃煤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新投產機組應達到超低排放標準。推進燃煤機組節能改造:采用先進技術,對鍋爐和汽機本體、燃燒系統、汽水系統、煙氣余熱回收系統、輔機系統等進行綜合節能改造,提高鍋爐和汽機效率,降低供電煤耗。強化智能電網建設:實施“互聯網+能源”,推廣智能配電網技術,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投資建設,滿足并引導用戶多元化負荷需求。加快推進電網生產、調度、營銷等各業務系統數據集成融合,強化配電網大數據分析應用,提升配電網供電可靠性及優質服務水平。


      與此同時,《意見》還提出培育拓展用電市場、促進電力產業合作交流、加強電力企業改革,完善電力監管方式等改革。中國工業報記者楊中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