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部門為山西食品工業發展開良方


    來源:消費日報   時間:2017-01-18





      隨著2017年山西省各地兩會陸續召開,山西就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的“十三五”規劃積極做出積極部署,多部門協調統籌,促進輕工、消費類產業升級。


      輕工業、消費類產業關系國計民生,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質量的重要標志,在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擴大勞動就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山西省發改委發布的文件顯示,山西省食品工業產值占全省工業總產值的4.4%,低于全國9%的平均水平。與往年相比,食品工業雖有所發展,但產業總量不大,仍明顯低于農業發展速度,農副產品消化吸納能力有限;其次,山西省90%的食品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均在2000萬元以下,技術裝備水平、產品科技含量、生產效率較低,品牌效應、綜合利用、經濟效益較弱,以“小、散、低”為主要特點的山西省食品企業的競爭力十分低下;再次,省內有些骨干企業對技術和產品的研發投入力度不足,研發資金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低于1%。企業自主研發和引進、消化、應用適用技術的能力不強,缺乏核心技術競爭力與創新能力;近年來,食品行業雖然保持了持續增長的發展勢頭,但發展過程中的原材料投入量大、生產用水電有效利用率低、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不足、產業鏈延伸不到位及環保壓力大等問題,綜合利用水平也隨之降低,食品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受到嚴重制約。


      圍繞上述問題,山西省發改委聯合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為山西食品工業發展開出了良方。兩部門圍繞山西省委、省政府“六大發展”總體要求,提出“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全面提升傳統食品、特色食品、現代食品三大產業,加快信息技術與食品工業的深度融合,促進技術創新與食品工業的深度整合”的理念,實現智能制造與食品工業的高度結合,構建更加優化產業結構和合理戰略布局以及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食品工業體系。


      此外,山西省還緊緊依靠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積極探索輕工業以及消費產業的新出路。隨著“山西品牌中華行”“山西品牌絲路行”和“山西品牌網上行”活動的開展,“保護和傳承老字號,提升傳統產業質量水平”成為消費類產業發展新思路,逐步推進輕工業、消費制造業企業品牌培育能力建設,建立完善的品牌培育管理體系,著力規劃工業產品的生態設計,促進綠色品牌建設,擴大品牌影響,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


      山西經濟有了新的發展思維和方向,而這些促發展的新舉措必將成為今年兩會期間的重點和亮點。(李俊文)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