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快經濟轉型升級,山西省明確提出要將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厚重文化和秀麗山水正成為山西的“金飯碗”。12月20日,山西省投資集團與中華文化促進會強強聯合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雙方將在對接產業政策、優化投資方向、推進文化旅游發展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山西省政協副主席李悅娥、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劉潤民、山西省投資集團黨委書記、副董事長王巧蘭、山西省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趙書槐等領導參加簽約儀式。
培育文化旅游產業
王巧蘭在簽約儀式上指出,山西省投資集團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戰略初步規劃為搭平臺、找抓手、落棋子。
搭平臺方面主要是設立山西省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母基金,引進社會資本合作,共同搭建涵蓋旅游景區、酒店、商業、文創、農創等專業板塊的資本運作平臺和金融服務平臺,重點針對旅游A級景區并購重組和資產運營發揮引導和促進作用,以資本紐帶整合資源和配置產業發展要素,理順管理機制、經營機制和利益關系。其次是建立設立山西省文化旅游產業智庫,引進國際國內文化旅游產業和相關產業的投資和金融服務、創意策劃、藝術設計、規劃設計、商業咨詢等機構領軍人物或專業代表,引進一批戰略合作者。創新開展“智庫駐場策劃師、設計師、咨詢師負責制”,踐行“規劃引領”理念,培育一批企業主體。
找抓手主要是以旅游景區為基地,孵化相關產業,培育專業人才;以旅游景區為基地,創建酒店餐飲、文化產品和衍生品、特色交通、智慧服務、演藝娛樂、旅游商業等專業支撐體系;創建旅游目的地、旅游景區、旅游產品、旅游服務、旅游企業等多元立體的品牌體系,建立科學有效的品牌宣推體系。
落棋子是要充分發揮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山西省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山西省孟母養生健康城三個項目的總部基地和引領示范功能,建設“留住山西”具有博物館性質的園區載體、“品味山西”新型現代農業體驗的交易平臺、“孝養山西”安養養老產業的新旗幟,對文化資源、旅游資源、農業資源、養老資源進行挖掘、梳理和宣傳,并在全省119個縣(市、區)進行推進和落地,形成以文化消費為核心的產業鏈和產業群,使119項目成為山西的新名片、新代表,成為山西投融資最為活躍的“總部基地+119”品牌平臺,帶動山西經濟的轉型升級。
王巧蘭表示,本次發布會和簽約儀式是以實際行動貫徹落實山西省委、省政府“加快把文化旅游業培育成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建設富有特色和魅力的文化旅游強省”目標的具體實踐,對于全面提升山西省文化旅游的競爭力、影響力和帶動力具有重要的意義。
各界專家暢談文化旅游
簽約儀式上,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王石、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董亞平、中華文化促進會理事、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院長莊瑩等專家為我省旅游發展建言獻策。
“我認為文化產業,文化和產業放在一起,文化和金融放在一起,有很大沖擊。可以說是同床異夢,放在一個床上,各有各夢想。”王石說,什么是文化產業,不能用一些同義詞反復解釋,大家有共識,文化產業發展,文化旅游發展實際是在創造新的生活。體現出人們對生活品質的向往。全世界人最文明,發達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是最好的。欠發達的地區,文化產業一定低迷。文化產業是判斷國家社會是不是發達,是不是文明的一個重要因素。王石認為,中國的文化產業有很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是因為他還處在文化產業的比較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文化實際上是一個元素,是個領域,好像能源產業里的能源,交通產業里的交通,飲食產業里的飲食一樣,他只是個題材。
王石說,山西現在處于用文化提升產業階段,在此階段,我們有可能提升我們的文化產業,讓文化的發展融到一起,讓這種氣息彌漫在我們整個文化中,這樣,山西新一輪文化一定讓會我們體會到新文明,新文化。
董亞平指出,新戰略是新發展思路,是新境界,旅游和文化產業的發展。就如何把握好文化旅游產業,董亞平說,山西的地上文物豐富,有五臺山、平遙古城等景點,可以集中打造龍頭核心產品,集中突破。當前,文博產業應該是核心產業,山西的文博產業應該能做大,山西有很多的文化資源。董亞平建議,用傳統的方式開發文博產業,還有考慮新的科學方式。新思路是新戰略的核心,發展和創新思路是新戰略的支撐。
莊瑩在講話中結合自己的“曲江”經驗,根據山西特色為山西省投資集團的文化旅游發展戰略提出建議。她說,要把文化資源變成具有知識產權的產品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山西省投資集團提出的“總部基地+119”工程就可以把民間的產品數字化,然后把數字化的內容進行創編,形成自己的版權。其次是技術專利,整合有品位的技術收藏,比如酒、醋等產品。我們在打造產品研發項目過程中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品牌理念。這些產品肯定是受到保護的,但是我們在合作的過程中,除了收藏品外,在產品的創新方面可以形成新的技術專利。
王石說,山西現在處于用文化提升產業階段,在此階段,我們有可能提升我們的文化產業,讓文化的發展融到一起,讓這種氣息彌漫在我們整個文化中,這樣,山西新一輪文化一定讓會我們體會到新文明,新文化。
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
山西省文化廳廳長劉潤民表示,文化旅游產業是山西省正在打造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山西省文化廳將不遺余力地支持山西省投資集團的發展,希望山西省文化產業園、山西省農產品國際交易中心、山西省孟母養生健康城三個項目能夠盡快建成。
李悅娥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山西省投資集團在旅游發展中所做的貢獻,她希望山西省投資集團全體干部同心同德,勵精圖治,牢牢把握事關企業發展形勢和戰略,精心謀劃企業發展戰略和路徑,堅持產能結合,優化產業結構確立了把山西省投資集團打造成服務全省戰略和帶動區域產業化發展的,國內一流的綜合性投資集團而努力。
她指出,文化旅游產業是朝陽產業,是促進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產業,是提升全民素質,提高人民幸福指數和生活質量的產業。在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過程中,我們要首先做到,起點要高,將實現文化旅游產業成為我省經濟支柱型產業,完善現代文化旅游體系的戰略目標,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大力氣堅持把文化理念的優勢發展為競爭優勢。為經濟社會進步提供文化滋養、加快文化強省建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以推動文化旅游產業的新發展為主線,優化產業結構布局,推進文化旅游能力的結構性的全面提升,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最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
山西省投資集團黨委副書記、董事長、總經理趙書槐與中國文化促進會副主席董亞平簽署了合作協議。相關知情人士認為,此次簽約儀式,標志著山西省在推進文化旅游資源的對接、開發、共同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必將為推進文化旅游發展戰略實施、不斷塑造美好形象、努力建設文化旅游強省起到積極的示范引領作用。(張婷婷)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