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資金鏈困局中備受煎熬的山西煤企似乎看到一線生機。晉煤集團7月19日成功發行20億元270天超短期融資券,債券發行10分鐘就被搶購一空,更重要的是,4.5%的收益率創4月以來煤炭行業債券利率新低。
這一切發生在7月13日的一場 “山西煤炭產業發展專題路演”(下稱“煤炭業路演”)后。與常規不符,這場路演的主體不僅僅是企業,而是山西省政府與七大國有煤炭集團以及美錦集團、永泰能源等9家煤企,其規格和規模成功聚焦了金融大亨們的視線。來自各大銀行、四大AMC等機構的高管帶隊出席,近百家來自信托、券商、基金的人士悉數到場。這次高規格路演有著怎樣的背景?晉煤債券的成功發行是否預示著投資者對煤炭行業的態度正在扭轉?
債市受阻 資金鏈高壓
2012年以來,煤炭市場量價齊跌,各大煤企效益大幅下滑,金融機構抽貸、壓貸導致煤企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不斷加劇。“隨著各大銀行將煤炭列入限制性行業,加之本身資本充足率不同程度下降,山西各大煤企從2015年開始將主要融資渠道轉向了債券市場。”山西省某金融機構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山西省金融辦主任郭保民在該省煤炭業路演上也通報了這一情況:“2015年山西省社會融資總量達到4499億元,其中新增貸款2016億元,債券市場融資2282億元,股票融資240億元。融資成本較低的債券融資成為山西企業融資的主渠道。”
但就在今年4月初,山西省屬煤企在有限的融資渠道輾轉騰挪之際,中煤集團旗下的山西華昱能源有限公司(下稱“中煤華昱”)6億元短融券違約,創出了首家煤炭央企子公司債券違約的先例。此后,山西省煤炭企業連續發生了多起債券暫停、取消發行情況,令融資極度困難的山西省屬煤炭企業雪上加霜。
興業銀行太原分行副行長王曉剛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3月25日,我們還成功發行一家國有煤企債券并且超募,但是中煤華昱事件后債市巨變,4月12日承銷的另一煤企債券發行失敗,4月22日同一債券再次發行,仍告失敗,顯示出整個債市對煤炭行業的投資信心受挫。”
盡管中煤華昱在4月13日已經把錢還上了,但債券市場對煤炭行業的態度依然消極。光大證券研究所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張旭告訴本報記者:“不光是中煤華昱,包括其他一些過剩行業的債券違約事件都對市場造成了較大沖擊,所以此后煤炭行業債券都不好發,利率高達6%以上。大家擔心之后的債券會發不出來,造成資金無法接續。”據彭博匯總數據顯示,山西七大煤企今年二季度發債總計136億元,環比銳減逾六成。完成發行的債券則面臨融資成本飆升,較同評級債券溢價甚至高達300多基點。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金融機構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債市是公開的,信息量和影響面都非常大,可以說是煤企保衛資金鏈的最后一道防線。如果債市對煤炭企業持續悲觀,山西煤企失去了這塊“造血系統”,就失去了最后的融資渠道,甚至會發生系統性風險。
政府推介 呈現山西煤企“家底”
在這樣的背景下分析山西此次高規格的“煤炭業路演”,不難理解其對于山西的重要意義。正如山西省副省長王一新所說:“煤炭產業對于山西太重要,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煤炭仍是山西最重要的產業,是山西人安身立命的根本,目前這個‘根本’遇到了一些困難,政府不可能置之不管。”
對于投資者而言,這場路演值得關注,負債率高企、資金鏈承壓的煤炭企業運營情況究竟如何,當事人現身說法來得更直接。有券商人士告訴本報記者,“我們一般只能通過看報表、看分析來了解投資企業,這種面對面的方式肯定受歡迎。”
也有券商人士認為:“一場推介會肯定無法改變投資者對煤炭行業的基本態度。”但他同時坦陳,這場推介會讓大家看到了山西煤炭企業的家底和政府對煤企債務的態度。
綜合梳理,投資者較為關注的“山西家底”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山西省的企業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所轄的債券中,沒有發生一次違約。山西銀監局局長張安順同時表示,今年以來山西七大煤企貸款質量始終保持了良好態勢,未發生不良貸款、預期貸款、欠息貸款。
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秘書長助理包香明介紹稱,自2013年年初到今年6月,山西共有68家企業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471只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累計募集資金達到了6182億元,余額達3414億元。他同時強調,目前來看,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市場總體信用風險相對穩定,無行業和區域的特征,不具備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條件。
其次,山西省政府已經制定和出臺了多項確保債券不違約的機制。郭保民作了具體介紹,一是對發債企業經營情況加強實時監測。二是進行動態監管。三是在每支債券到期前十五天,提出兌付措施。
最重要的是,正在落地實施的去產能工作初步產生了積極效應。今年1—6月,山西全省煤炭產量比去年同期減少6821萬噸,下降14.9%,煤炭企業庫存比今年年初減少775萬噸,下降15.13%,煤炭價格初步企穩回升。截至7月中旬,主產地市場動力煤價格比今年年初回升約60元/噸。秦皇島港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7月20日平倉價421元/噸,比今年年初回升50元/噸。
基金公司抄底 長期融資壓力仍存
山西煤炭業路演結束的第二天,張旭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副省長能親自出來主持這樣一場推介會,在中國債券市場歷史上并不多見。這個效果很明顯,目前已經看到煤企債券成交收益率開始下降。”
晉煤債券的成功發行更加凸顯出了山西煤炭業路演的信心提振作用。此次晉煤債券的主承銷商是興業銀行太原分行,該行副行長王曉剛告訴本報記者,晉煤集團本期債券于7月初在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備案審批,掛牌時間安排在山西省路演之后第二天,“我們當時也在考慮,這支債券能否成功發行可以看出市場對煤炭路演的直觀反應——拿錢還是繼續觀望,其實,市場本身缺乏優質資產,只要投資者有信心,煤炭板塊優質資產目前的價格很有吸引力。”
張旭向本報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7月上旬末,煤炭行業AAA級中票的信用利差為2.72%,山西省煤炭業路演后,信用利差迅速收斂,截至7月25日降至2.58%,下降了14bp。中低等級品種的收益幅度更大,信用利差由5.15%下降至4.42%,降幅為73bp。也就是說,這場路演推介后,一個AA級煤炭企業每融資10億元,每年可節約利息成本73萬元。”
雖然山西煤炭業路演的信心提振效應初步顯現,但對于煤炭行業長期的運行態勢,各金融機構所持態度尚未發生根本改變。“目前煤炭價格雖然有所回升,但持續性還有待觀察。”張旭分析稱。
山西省某金融機構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此次晉煤債券投資人主要是銀華基金、富國基金、華夏基金等基金公司,它們認為煤炭的底部已經形成,開始抄底,但作為煤炭資產的長期投資者,各大金融機構還處于觀望狀態。銀行等金融機構不會抄底,如果它們對一個行業建立信心,就是這個行業到了復蘇的時候。現在山西如果盡快公布去產能的名單,有利于金融機構選擇優質煤企進行扶持。”
該負責人還分析稱,鑒于政府層面去產能的工作要求,煤炭價格不可能過快上漲,煤企經營和融資壓力依然較大。他認為關閉低效率礦井,讓市場出清是煤炭行業的最佳選擇。同時目前也到了煤炭板塊并購整合的最佳時機,“煤炭資源價值已經最低了,特別是煉焦煤等稀缺煤種。”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