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山西省經信委近日推進山西焦煤集團與山西聯通公司實施戰略合作,共建“能源云”數據中心暨“雙創”產業園工作,雙方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共建“能源云”數據中心,拉開了央企、國企強強合作共謀發展的序幕。這是山西省進一步貫徹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實際舉措。
山西打造特色“能源云”的思路和做法
下一步,合作雙方將努力構建互利共贏的高效合作新機制,進一步深化合作與交流,提升戰略協同層次和水平;同時將不斷提升創新能力,努力為山西省能源企業轉型發展探索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一)政府牽線,為優勢企業戰略合作搭橋
山西省政府高度重視中央企業在山西的發展,積極做好相關項目的推進落實和跟蹤服務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合作項目的健康順利推進。山西省經信委制定出臺《山西省信息化促進條例》,扎實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
在2015年中國聯通與山西省人民政府成功簽署《“互聯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之后,山西焦煤與山西聯通達成戰略合作意向,確定依托焦煤集團濱河西路新建產業樓,共同建設山西省能源云數據中心基地和山西省創業創新產業園區等項目,這不僅僅是山西聯通和山西焦煤的嘗試,也是山西省進行的改革嘗試。
(二)強強聯合,發掘云計算大數據產業
結合煤炭產業發展實際,發揮互聯網在產業中的基礎作用,促進能源生產與云計算大數據業務融合,加快形成以開放、共享為主要特征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成為打造山西特色資源型區域轉型發展的新模式。
當前,破除能源產業發展壁壘,充分利用和發揮山西省煤炭資源富足、電力資源充沛的優勢,發展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產業,形成“煤-電-流量-數據-綜合信息服務”的產業鏈條,拓展山西省煤炭工業與大數據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已成為山西實現良性轉變和發展的有效路徑。
(三)直面困難,逐步實現煤炭企業的轉型轉崗分流
面對困難和挑戰,山西焦煤集團以其獨特的資源優勢、完備的產業鏈優勢、領先的人才優勢以及深化改革的內生動力做支撐,逐步實現企業的轉型轉崗分流,釋放新的發展活力,贏得新的發展機會。
山西焦煤和山西聯通合作的“雙創”基地既是一個平臺,更是一個舞臺,通過建設“雙創”產業園,搭建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眾創空間,扶持和引導煤炭企業職工再創業,引入涵蓋創業資金、咨詢、軟件等環節的創業支持公司,開通企業轉崗分流路徑,解決職工創業就業難題。同樣,山西省內有關企業也將借助“雙創”的歷史機遇,加快發掘內在動力,不斷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
山西打造特色“能源云”的幾點啟示
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能源互聯網應用服務在未來的價值是巨大的。在新能源革命的大背景下,能源互聯網國家戰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山西應以打造特色“能源云”為契機,加快推進轉型發展。
(一)兩化融合是助推山西加速發展的重要抓手
近年來,山西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不斷完善政策制度及服務體系,著力加強試點示范建設,全省兩化融合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兩化融合發展水平處于起步建設、單項覆蓋、集成提升、創新突破階段的企業分別占比為35.2%、52.53%、11.2%、1.07%;認定了27戶省級兩化深度融合示范企業和23戶省級兩化深度融合試點企業。目前,企業信息化應用逐步覆蓋擴展到大中小型企業,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對信息化的需求更加迫切,云計算在工業領域內中小企業中的作用也日益顯現,開啟了中小企業兩化深度融合之路。未來,山西省將繼續完善兩化融合服務體系,加大扶持力度,同時借助市場的力量將政策落實與企業實踐相對接,從而推進全省兩化深度融合發展。
(二)“互聯網+”是推動山西創新發展的新引擎
如今,社會發展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萬物互聯,虛擬現實,智能融合,未來的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尤其是對于制造業這樣一個極具戰略地位的國民經濟主體來說,已經成為實施“互聯網+”行動的主戰場。面對“互聯網+”這個全新的發展思路,面對嚴峻復雜的產業經濟發展形勢,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文件精神,結合山西省工業發展的實際,山西省經信委制定出臺了《關于推進“互聯網+工業”的實施意見》,旨在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機遇,大力拓展互聯網與工業經濟各領域融合的廣度和深度,推動互聯網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助力山西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新興業態拓展,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匯聚新優勢和新動能。
(三)“雙創”建設是推進山西轉型發展的重要舉措
“雙創”工程只有和代表先進生產力的“互聯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找到支撐平臺。要實現真正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必須把推進“互聯網+”作為先決條件,將互聯網+”作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牽引力。當前,山西省工業經濟特別是煤焦冶電等傳統產業,要在困難中尋求突破,就一定要發揮“雙創”和“互聯網+”的乘法效應,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平臺,構建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創客多方協同的新型創業創新機制,推動信息、技術、金融、人才、優惠政策等要素聚集、開放和共享,引導和推動全社會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讓更多人參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工作中來。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