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納入“三農”全局創新鄉村旅游發展


    來源:中國旅游報   作者:姜劍波    時間:2016-06-15





      群山腳下,潺潺流水沿著青石板小道流過,特色十足的傳統小吃鋪林立街邊。此前一度被認定為窮鄉僻壤的山西永濟市水峪口古村,憑借自身山水資源“涅槃重生”,成為游人獵奇、休閑、避暑圣地。隨著古村落的大變身,村民們棄農從商,紛紛投身農家樂和商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水峪口古村的實踐,是近年來山西鄉村旅游迅速發展的生動縮影。正如山西省委副書記樓陽生所說,山西省委、省政府已將“發展壯大鄉村旅游,培育壯大農村服務業”列為2016年和“十三五”時期農業農村重點工作,鄉村旅游正式納入到“三農”全局之中。


      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1996年以前,位于太行山大峽谷景區的山西省壺關縣橋上鄉仍然極其貧困閉塞,鄉黨委、政府所在地橋上村靠人均一畝多的貧瘠山坡地為生,人均年收入僅有可憐的890元。2007年,山西省旅游局經過實地調研,確定把橋上鄉下轄橋上、盤底、下石坡、東川底、莊則上、大河6村定為幫扶村,并派駐扶貧工作隊進駐橋上鄉,一對一解決增收致富的問題。如今,全鄉從事旅游業各類服務戶達到480戶,從業人員達到3000多人,占全鄉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占全鄉勞動力的一半,戶均年純收入4.2萬元,從業人員年人均工資1.2萬元。


      為推廣橋上鄉旅游扶貧經驗,帶動全省貧困鄉村走上旅游致富之路,2015年出臺的《山西省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扎實推進鄉村旅游富民工程,用3年時間打造100個特色旅游名鎮、1000個鄉村旅游點、1萬戶品牌農家樂以及一批休閑農莊、鄉村客棧、民俗展演、農業觀光園等鄉村旅游產品。同時認真抓好旅游扶貧工作,到2020年扶持300個貧困村通過發展旅游脫貧致富。


      2015年,山西共下發2000萬元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補助資金,篩選了32個鄉村旅游扶貧試點村,確定了36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30個“鄉村旅游模范戶”、273個“中國鄉村旅游致富帶頭人”、274個“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名單。這一年,山西鄉村旅游接待游客6000萬人次,收入3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占到全省旅游總收入的九分之一。


      “山西把旅游扶貧列為產業扶貧的第一項工作,可以說旅游扶貧是全省扶貧攻堅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新一輪扶貧攻堅的重要突破口。”山西省旅游局局長馮建平說,“從旅游業推動鄉村旅游富民看,在市場拉動和各級黨委、政府有力扶持下,全力實施鄉村旅游富民工程,連續加大鄉村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補助力度,靠旅游脫貧致富,靠旅游解決農民就業,靠旅游推動新農村建設,已成為三晉大地一道靚麗的風景線,真正是美了鄉村,富了鄉親。”


      揚了名氣聚了人氣


      2013年后,山西鄉村旅游迎來了全面提檔升級階段,從大同市長城古堡群到運城市黃河古村落,全省各地充分發揮資源優勢,深挖內涵,與地方傳統特色相結合,積極創新求特,提升服務質量,打造出一批特色鮮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


      在去年11月召開的山西首批鄉村旅游扶貧培訓班上,位于黃河北岸的永濟市水峪口古村的創新發展模式引發關注。水峪口開發之初就定位于打造鄉村休閑度假的旅游目的地,2015年,水峪口接待游客達到了驚人的230萬人次,商戶平均收入30萬元,最高收入100萬元,帶動周邊種植、養殖、客棧、酒店2300人創業、就業,各項指標全面超越五老峰、普救寺、鸛雀樓等周邊著名景區,成為永濟市旅游發展的新龍頭,而這距離水峪口2014年開業還不到兩年。


      水峪口的成功,關鍵在于特色,古村內的小吃街幾乎囊括了運城當地的傳統小吃,全面拉動了景區內的人氣。“吃是鄉村旅游的核心之一,正是當地的小吃讓游客記住了水峪口古村,也找到了當地鄉村旅游的‘賣點’。”山西溪域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呂增軍說。為營造文化氛圍,古村采用免費入駐或者高薪聘請的方式,請進了一批代表傳統文化的老藝人、工藝美術大師在古村內經營。此外,糖畫、猴藝表演、驢碾辣子、跑馬、面塑等傳統民間工藝及藝術,深受游客喜愛,給古村帶來了超高的人氣。


      “一講鄉村旅游,人們馬上會想到農家樂、采摘,其實這是10年前鄉村旅游發展初期的狀態。”馮建平說,“近年來,山西鄉村旅游點(村)不斷創新思維方式,充分發揮自身特色,創新思維,整合資源,凸顯了鄉村旅游的獨特賣點。”


      惠了三農靚了三晉


      在山西,鄉村旅游不僅契合“三農”政策惠民、利民、強民的宗旨,更顯現了美化農村、促進農業、扶助農民的“產業鏈條式”富民優勢,已經成為“三農”工作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已有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21個,國家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點17個,省級農業旅游示范點121個,全省鄉村旅游品牌經營戶達到1萬戶,直接從業人員5萬人,戶均收入3.9萬元。


      “山西鄉村旅游的觸角已經延伸到生態旅游、露營旅游、自駕車旅游、森林旅游、農業旅游、健康養老旅游等各個領域,全面納入到了‘三農’發展全局。”馮建平說,“下一步,我們將從鄉村旅游服務、基礎設施、專業人才等方面入手,出臺相關標準及扶持政策,努力將鄉村旅游打造成旅游產業發展的新亮點、新名片。”


      據悉,2016年是山西鄉村旅游發展的攻堅年,山西省旅游局將會同相關部門,發揮大學生村官和省市縣委派駐農村第一書記的作用,開展全省鄉村旅游資源的調查摸底工作;發動全省有資質的旅游規劃單位,搞好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的規劃;配套發展旅游公路、旅游停車場、垃圾污水處理,加強鄉村旅游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出臺《鄉村旅游景區標準(試行)》和《鄉村旅游客棧標準(試行)》,提高鄉村旅游的接待標準;確定3個鄉村旅游培訓基地和15個鄉村旅游實習基地,抓好鄉村旅游培訓。


      “‘十三五’期間,山西要以發展壯大鄉村旅游為重點,培育壯大農村服務業,著手打造一批特色旅游名鎮、鄉村旅游點、品牌農家樂,發展一批休閑農莊、鄉村客棧、民俗表演、農業觀光園等鄉村旅游產品,策劃一批有品質、有內涵、叫得響的鄉村旅游品牌,同時要依托高等院校和培訓機構,培養一支高素質的鄉村旅游人才隊伍,提高山西鄉村旅游的軟實力,發揮鄉村旅游在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中的重要作用。”展望山西鄉村旅游未來的發展前景,樓陽生如是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