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期離不了,遠期靠不上”,說起煤炭這件事,山西陽城縣縣長竇三馬這樣理解。和山西眾多城市一樣,十多年前,山西晉城市陽城縣以煤炭為主導產業,其無煙煤儲存區域達到631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32%,儲存量59億噸。一個皇城集團一年煤炭的產值達到260億元,煤炭是財政的支柱也是民生的支柱。隨著國家經濟結構調整、能源結構變化,煤炭價格一落千丈,陽城也開始了經濟轉型。2013年,陽城開始發力旅游業,并且在全域旅游發展方向上做了部署。幾年來逐步形成了以皇城相府為核心吸引物、周邊生態旅游、農家樂齊頭發展的格局,形成了美麗鄉村連片的可喜局面。2015年旅游人次達到800萬,為常住居民人口的20倍,旅游收入54.2億元,人均花費677元,高于全國平均水平。今年一季度,陽城的旅游人次和收入同比增長15%以上。
高稟賦的旅游資源
陽城縣位于山西東南部,地處太岳山、中條山、太行山三大山脈交匯之處,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全縣1968平方公里,人口40萬。2015年,陽城縣提出了立足“四全”:全域整合、全景打造、全業融合、全民參與;著力“四游”:鄉村旅游、全域旅游、四季旅游、全民旅游的總體發展戰略,全力謀劃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在全域旅游發展上做出了新的探索。
陽城縣旅游文化領導小組主任李國平介紹說,陽城高稟賦的旅游資源使開啟全域旅游有了很好的基礎。
陽城古稱獲澤,自古就留下了“舜耕于歷山,漁于獲澤”、商湯“桑林禱雨”、周穆王“休于獲澤,以觀桑者,乃飲于桑林”的古老傳說,為堯舜夏冀州之域,是黃河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陽城縣被譽為“全國民居古堡第一縣”,以皇城相府、郭峪古城、砥洎城、天官王府為代表的古堡民居資源總量達到1040處,是全國縣域均值的11倍、全省縣域均值的4.5倍。陽城縣植被覆蓋率高達51%,高出本省20個百分點,被稱為“天然氧吧”。境內南部、西南部山區有以獼猴、亞熱帶植被著稱并被譽為“動植物資源寶庫”的蟒河風景區;有以亞高山草甸草原風貌、喀斯特封閉式巖溶洼地景觀為代表的析城山景區,山水生態資源稟賦極佳。
另外,縣內以商湯文化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太行太岳革命歷史為依托的紅色文化資源,以“華北蠶桑第一縣”著稱的蠶桑文化資源及晉東南地域特色農耕與民俗文化資源交相輝映,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并舉的高稟賦旅游資源為陽城縣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先天條件。
目前,陽城縣3A級及以上景區5處。其中皇城相府生態文化旅游區為國家首批5A級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蟒河風景區、天官王府景區為國家4A級景區,依托龍頭景區強大的帶動效應,“景點旅游”向“全域旅游”轉變恰逢其時。
說到煤炭轉型,李國平提到皇城相府集團。這個集團是陽城最早布局,轉型發展旅游的大型煤炭企業,在煤炭最困難的年份,是旅游收入保證了集團公司員工不下崗,收入有保證。
目前,陽城旅游在皇城相府景區的示范帶動效應下,析城山、天官王府、蟒河三大景區陸續完成提檔升級,并在全省率先展開了景區建設與美麗鄉村連片區建設相融合的先行實踐,全縣范圍內形成了“一城一園一帶四區”的全域旅游空間格局,全域旅游空間布局在縣境內全面鋪開。現在陽泰集團正大力度開發析城山景區,有望打造成為5A景區。
旅游發展與農民增收結合
郭峪是進入皇城相府的必經之路,朝路兩側望過去,遠近高低是形形色色的農家樂。走進去,大都很整潔,有正規的營業執照、環保責任書等。一位姓李的老板很自豪地說:“這幾年,我們每年的收入在5萬元左右,規模比我們大的收入更多,不出門就可以掙錢,比以前好多了。”
李國平介紹說,從產品形態上,陽城縣主要形成了以皇城相府、海會寺、郭峪古城、天官王府、砥洎城等為代表的古堡古村落觀光游;以蟒河、九女仙湖、析城山、橫河等山水休閑游;以橫河鎮山里人家、郭峪半畝園、東冶磨灘村、三利珍生態園為代表的農家樂旅游;以次營鎮、寺頭鄉蠶桑產業園為代表的休閑農業游;以河北鎮、蟒河鎮中藥材生產基地為代表的田園養生游;以陽城八八宴、六六宴、陽城火鍋、農家菜等為代表的特色美食游;以上黨梆子、中莊秧歌、陽城道情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代表的民俗體驗游;以陽城琉璃、陽城絲綢、皇城相府蜜酒、陽城陶瓷、陽城土特產等為代表特色購物游等。前不久,搞首屆中國陽城(國際)徒步大會,就在縣城周圍40公里的綠道上舉行。還有農業嘉年華、太行山文化旅游節等為代表的節慶活動也在積極籌備。
陽城縣旅游局局長姬敦虎說,考慮到全縣90%人口是農民的實際情況,陽城把旅游發展與改善農民收入緊緊結合,在全域旅游發展路徑選擇上,把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拓展為全域旅游的發展路徑。
陽城縣境內90%的地域是農村,90%的人口是農民。為此,縣委縣政府提出“堅持圍繞旅游抓農業、圍繞農民抓旅游、圍繞農村做業態”的發展思路,聯動推進以旅游為導向的田園城市和美麗鄉村建設,在全縣重點打造了30個“家園美、田園美、生態美、生活美”的美麗鄉村,新建“休閑、觀光、示范、教育、創意”多功能農業園區19處3000余畝,推出了“古堡古村落訪古游”、“沁河漂流激情游”、“親近自然休閑游”、“山里人家自助游”等新興旅游業態,持續發展蠶桑、干果、食用菌、中藥材、小雜糧等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促進全縣旅游由景點游向鄉村游輻射、由單一觀光游向多元復合游拓展、由旅游產業向三次產業融合延伸。
2014年,陽城縣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拉動社會投資8000多萬元,帶動每戶農家樂年均增收3萬元。據介紹,皇城相府村居民戶均收入達到12萬元以上。2015年,陽城縣榮獲“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稱號。
陽城縣縣長竇三馬表示,2016年,陽城縣出臺了《關于推進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實施意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成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在資金支持上,凡是搞農家樂的,每家補助1萬元。為了改造鄉村環境,對全縣467個村子,投資3800萬元,每個村子5萬元-10萬元不等,做到了垃圾不落地。3200萬立方米的飲水工程解決了105萬人的飲水安全。現在到村子,擰開水龍頭,就可以喝上自來水。
對新技術的應用,陽城也積極參與。在“互聯網+”時代,陽城縣全力推進全域旅游智慧平臺建設,加快多個智慧旅游項目建設,實現各大景區WiFi、4G網絡全覆蓋,并結合“吃、住、行、游、購、娛”旅游六要素,發展電子門票、在線預訂及交易,視頻、語音等線上旅游服務。大力推進全縣旅游網站、微信公眾平臺、手機APP服務平臺等應用系統建設,提供陽城旅游全程網絡服務。現在在很多的酒店和景區都有免費的WIFI供客人使用。
樹立全域旅游新形象
在全域旅游宣傳上,致力叫響“悠然陽城”全域旅游品牌形象。2014年,陽城縣率先打出“悠然陽城”的旅游品牌形象,一個以“悠然生活方式”為核心理念,融匯多元文化元素及多種休閑方式的地域旅游品牌形象正深入人心。
為此,陽城縣依托三大龍頭景區造勢,皇城相府加大“國家風景名勝區”建設力度,蟒河景區全力推進“國家5A級景區”創建,析城山景區加速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另外,利用網絡媒體進行廣泛宣傳,以網站、微信公眾平臺,組織各景區到陜西等地舉辦旅游推介會,引進《白鹿原》等影視拍攝劇組等形式,多渠道擴大“悠然陽城”品牌影響力。目前,陽城縣已先后榮膺“美麗中國”十佳旅游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全國旅游標準化試點縣、中國最佳生態文化旅游名縣和“中國最美生態觀光旅游名縣”等多個稱號。
日前,山西省陽城縣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縣階段性工作評估會在陽城縣召開,國家旅游局、中國社科院、中科院地理所、山西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陽城全域旅游發展把脈問診,建言獻策。晉城旅游局、陽城縣四大班子相關領導、縣直屬各有關單位的領導及十七個鄉鎮的領導均出席。
2016年作為國家“十三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全域旅游開創之年,通過本次會議,陽城縣將全面圍繞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八大核心驗收指標,以建設“全國重要旅游目的地”為目標,著力實施“田園城市、美麗鄉村、城鄉一體、產城融合”戰略,繼續推動旅游產業特色化、旅游服務規范化、旅游管理體制創新化、旅游交通便利化、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健全化、旅游環境優質化建設,努力探索具有陽城特色的全域旅游跨越式發展新模式。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